第204章硬鋼時尚
這個話陳一鳴在來襄城前上網查過,記者的描述基本屬實,并沒有添油加醋。
陳一鳴了解過前因后果,小鋼炮說這話是有前情的。
某記者路演時問他,近幾年孫旺泉、陳懷開、江匯文等大導演的歷史電影都撲了,票房口碑雙輸,王導你的《夜之魘》同樣毀譽參半,這是不是意味著歷史題材的電影走進了死胡同。
乍一聽似乎是當眾挑釁,因為《夜之魘》哪是毀譽參半啊,根本就是撲到地心,論票房論提名都是四大導演里排最后那個。
不過陳一鳴覺得,人家記者可能并沒有壞心,因為《大地震》也是歷史題材,實際上這是給王導搭梯子,讓他上房頂吹牛逼呢。
意思是別人拍一部撲一部,只有我們王導異軍突起,搞出了票房6億蠶豆8分的成功案例。
可惜的是,記者的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
王小剛那陣子因為延映的事情正在被千夫所指,陳一鳴這個名字像緊箍咒一樣,一天要聽上七八回,他的各種隔空出拳又全都打在棉花上,正是郁氣塞胸的時候。
于是記者的梯子被他一腳踹開,話頭子一轉沖著《木蘭》開炮了。
陳一鳴其實不太愿意卷入口舌之爭,這玩意兒又吵不出個輸贏,而且說多錯多后患無窮,畢竟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但是已經被懟到腦門兒上,一味回避就顯得太慫了,華強哥說的好,不氣盛不叫年輕人啊。
思索片刻后他拿起話筒回答道,“藝術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有時候情緒上來了,創作沖動是很難抑制的。
我希望自己心目中構建的《木蘭》,能夠符合廣大影迷的期待,當然那要等到電影上映。
目前的話,能對《木蘭》做出評價的,只有我本人和《木蘭》的項目成員。
有一說一,我沒有問過他們對劇本的觀感,不過從實際行動來說,出錢的都很慷慨,出人的也很投入,我覺得這就夠了。
插一句題外話,歷史題材與導演年齡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沒必要硬扯到一起。
西漢的歷史,對于東漢人厚不厚重?班固編寫《漢書》時,才25歲。
我肯定比不過班大家,但是《木蘭》也只是一部電影,不是史書。”
陳一鳴的回答一個字也沒提及王小剛,但話里話外的意思卻直白得很,你哪位啊,哪來的臉教育我?
臺下陷入一陣騷動,陳一鳴終于有回應了,淚目啊!
陳一鳴這通毫不客氣的正面硬鋼,讓記者們更加雀躍,只要輪到自己時問個爽,這周下周的kpi就全都有了。
狐貍娛樂的記者很機靈,抓住話頭兒向郁南提問,“郁老師,你作為電影的女主角,對《木蘭》的劇本作何評價?”
郁南一臉無辜地說道,“沒法評價,因為我根本沒見到劇本。進組這么久,我每天都在騎馬打拳。”
嘈雜聲再起,記者抓住時間又跟古越河與杭曉明確認,答案自然是一樣的,么得劇本。
他還想再問陳一鳴,后者已經跳過他,指向他身邊的一位女記者。
大姐姐站起來自我介紹是《穗城都市報》記者,像是知曉同行們的心聲一樣,沒問陳一鳴而是問三個演員,為什么不看劇本就接戲。
郁南答,“華國的演員誰會拒絕陳一鳴呢?何況木蘭的故事家喻戶曉,我非常信任陳導的編劇功力。”
古越河答,“我的角色是早早跟陳導死氣白咧討來的,那時候劇本還沒動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