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武元榮的活計了,陳一鳴干脆成了甩手掌柜。
另一邊聶元則直接伸手一擺,躍躍欲試的王川均同樣成了啞巴。
聶元高聲道,“我不缺你一斤茶,既然談不攏,那就手底下見真章罷!”
聶元和郁南先打正面特寫,然后武行替身上場拍局部特寫,武老爺子的要求十分嚴格,單獨的每一個鏡頭,拍上幾遍十幾遍都是家常便飯。
通過一場對戰,聶元內心已經認可郁南的實力,不再視其為鍍金二代。
難關既過,后續的流程戲拍起來就顯得順風順水。
相比于前者,后者演員的情緒更加單一和激烈,表演上反而難度不大。
此外飛出去的武行也要綁上威壓,借以顯示聶元的一撞之威。
畢竟劇本和分鏡稿只是角色呈現在鏡頭里的片段,高超的演員在大腦里所構建的,從來都是一個立體多面的人物形象。
“小方(林庚)莽撞,成帥(聶元)見諒,在下從家鄉帶來一斤粗茶,請貴部收下,權當彼此交個朋友,成帥意下如何?”
比如起飛的時候,會有一個踏地的特寫,屆時地面會有一個崩裂的特效。
林庚當即反唇相譏,“你沒完,我還沒完呢!再敢嘴臭,老子見你一次槌伱一次。”
話音未落,聶元撲向郁南,一拳搗出正式開打。
短短1分鐘不到的單挑打斗戲份,實際拍攝要拆開來拍上三十幾個鏡頭。
聶元和郁南在接受武元榮的套招訓練時,磨合的不止是你來我往的武戲配合,還有打斗間隙的文戲對撞。
因此到了實拍的時候,聶元和郁南在表演精度上都有些打折扣,進度推進頗有些磕磕絆絆。
而郁南則是被動一方,聶元的情緒每有一次變化,她都要有相應的應對和反饋,直到兩人真正心意相通握手言和。
聶元是主動一方,剛出手的時候,心懷輕視或是鄙夷,隨后是驚詫,接著因為察覺到木蘭的“真功夫”而釋懷,最后收起力道把這場對決變為真正的切磋。
還有落地的時候,則是一個塵土飛揚強化沉重感的特寫,聶元本身的重量當然達不到這個效果,需要拍攝的時候使用鼓風機,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時候特效修飾。
不過在主角的心態轉變方面,兩人的想法各有側重。
陳一鳴并不著急,因為這場戲是片中武戲里表演難度比較高的一場,后續再有類似的套招對決,就不是這種化敵為友的復雜關系了,而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對決。
王川均再次跳出來拱火,“誰要小白臉兒的茶,當我們兄弟是土包子嗎?識相的,就老老實實讓我打回來,否則咱們沒完。”
由此引出這場主將對決的關鍵詞,一剛一柔,一攻一守。
在此過程中,第一次手刃西突厥敵軍,第一次結識草原朋友,第一次被上官打壓,第一次遭遇背叛,第一次痛失摯友,是其中的幾個重要節點。
郁南認為木蘭的成長弧光,主要是尋找從軍意義的過程。
不過表面上,聶元依舊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態度,突出一個傲嬌。
“擅自動武,以下犯上,閣下不打算給我一個解釋?”
按照同一場景集中拍攝的原則,草原上的戲份是跳拍的。
首先拍攝的,是交代前因后果的“跑馬”戲份。
順序上,這一段緊接著校場戲,講的是木蘭指揮的府軍騎隊初次巡邊的經歷,是一段在草原上慢速騎馬的文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