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親妹的杭曉明幫木蘭擋住了處月部親衛,林庚挺身而出冒充木蘭引走了張毅當做后手的馬隊。
杭曉明被迫隱忍局外中立,聶元和郁南的邊府軍被迫聯手共對外敵。
林庚年紀小,他給自己設定的是沖動型小弟。
按照整體劇情,這段戲是后半段“反西突厥聯軍”的源頭,看上去勾心斗角的,彼此之間其實是友軍關系。
府軍相比之下就要雜亂一些,因為歷史記載唐朝應征府軍需要自備武器和馬匹,唯有盔甲和弩因為是管制物資,所以在入營后統一下發。
處月是西突厥十部中的一支,后來為附庸西突厥的鐵勒所融合,而回紇本身就是鐵勒的分支,不斷壯大之后發過來吞并了鐵勒。
陳一鳴對郁南的演技也越來越滿意。
木蘭小隊結陣備戰,卻發現靠近他們的是一個明朗的草原少女,在她身后則是一隊回紇騎士。
電影里府軍不受待見,又是新兵,接收的甲弩顯然不會是什么好貨色。
而在電影中,以木蘭為核心,有著多個方向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女主角與大部分配角都有對手戲。
盡管有戲份的演員都經歷了高強度的騎術訓練,然而馬終究是動物,聽不懂人話,也不可能一直聽話。
原來張宇也并非是表面莽夫,他并不愿意跟唐軍正面沖突折損實力,主要目的其實是壓制當地的中立勢力,讓他們投鼠忌器不敢靠向唐軍。
林楓年紀大,在陳一鳴的誘(bi)導(po)下,自我定位為婆婆嘴型酷哥。婆婆嘴話癆是私下里在木蘭跟前,冷面酷哥則是在外人跟前。
陳一鳴肯定不能容忍中景不露臉近景不露馬的電視劇拍法,他要求所有演員都必須親自騎馬,只有少數難度比較高的特技動作,才可以使用替身。
此時劇組已經磨合了將近一個月,文戲、武戲、馬戲都拍出了默契,因此這三場戲拍起來并不困難,雷佳聲進組4天就宣告殺青。
事實上真實歷史并非如此,歷史學家早有考證,這三個草原部族其實是前后繼承關系,彼此之間的親緣關系很接近。
接下來杭曉明統領的回紇親衛隊登場,與遠遠綴在后面暗暗看顧木蘭的聶元小隊迎頭對撞。
也就是說,三者系出同門,風俗和衣著并無多少區別。
最后一場自然是草原盛會上伏殺木蘭的轉折戲,得回紇小公主的提示,木蘭險死還生,然而小公主卻傷重而死。
比如電影前半段,聶元統領的邊軍,與木蘭指揮的府軍,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打扮。
林楓光速拉弓發箭崩飛了小公主的“索愛之箭”,也打翻了小公主的如意算盤。
邊軍的盔甲和武器比較統一,也比較破舊,除了聶元這個旅帥顯眼一點,手下都顯得灰撲撲的。
一個多星期里,掉馬的事故不計其數,連基本上只是擺pose的郁南,都因為馬匹受驚掉了兩次。
而在與林楓互動時,則類似于家長面對家訪的老師,重視其意見,信任其判斷,認可其能力,目光會是那種富有溫度的凝視。
萬芊飾演的回紇小公主對氣質“獨特”的木蘭大感興趣,打著狩獵的由頭,把箭頭去掉朝著木蘭射了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