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無處安放的興奮
時間臨近6月,《木蘭》在敦煌的外景戲份順利推進著。
花了兩天時間,完成了這場“大型廣播體操”里相對靜態的部分,陳一鳴給劇組放了一天假,舒緩一下疲憊而又緊張的身心。
沒想到短假變長假,因為當地很難得地連著下了兩天大雨。
年平均降水量不過四五十毫米的地方,瓢潑大雨居然下了兩天一夜,也算是異數了。
幸好占大頭的本地群演都是日結,給劇組省了一筆無謂的花銷。
陳一鳴干脆讓小美改變計劃,轉道敦煌影視城先行拍攝內景戲。
這段戲在片中承前啟后,夾在長安之行與最后決戰之間,篇幅不是很長,但是分量不輕。
唐軍擊敗處月部之后,將與西突厥對峙的前線大跨步西移,自西北草原一路推進至疏勒河沿岸的荒漠戈壁。
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親率大軍前來迎戰,雙方均沿著疏勒河行軍,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大戰之前,自然要先來一番排兵布陣。
這也是此段文戲的第一個目的,結合地圖讓觀眾了解接下來兩軍大決戰的背景,以及唐軍的戰術布置。
敦煌影視城內有現成的古代軍營,路平帶領道具組把營內的主帥節堂稍加布置,墻上輿圖一掛,桌上沙盤一擺,兩側衛士一站,肅殺之氣立顯。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三個年輕副導已經徹底上手,與兩位攝影指導以及林蕭、王禮滎等幕后高層的配合也已十分默契。
以往繁瑣的鏡頭籌備,陳一鳴完全不需要操心,王威按照頭一天的準備會議,即可輕車熟路地張羅到位。
上午9點半,坐在監視器前打盹兒的陳一鳴收到王威的通知,一切準備就緒。
陳一鳴這才從導演椅上起身,前往拍攝現場做最后一遍查驗。
一正一側兩個機位前,分別站著崔放和齊郁的一助,今天的戲份難度不大,因此不需要兩位攝影指導親自出馬。
跨過高高的門檻,左右兩邊各有4名頂盔摜甲的親衛,扶劍拄槍靜默而立。
再往前是一張長方形的案幾,上面擺放著一個大大的沙盤,堆沙成丘疊石為川,直白地顯示出決戰現場的地形。
案幾后面是一排成人腰身粗細的廊柱,上方懸掛的布幔把節堂人為分割為前后兩進。
廊柱后方的墻上,張貼著一張大大的布質輿圖。
出鏡的汪勁松和古越河二人,已經在案幾后面就位。
跟汪古兩位打過招呼之后,陳一鳴從外到內從左到右,逐一檢查場景內的道具。
不是信不過路平和林蕭,而是陳一鳴已經習慣了開拍前自己做最后一驗。
5分鐘過后,陳一鳴離開節堂坐回監視器前,把現場權利轉交給王威。
沒錯,今天這場戲,執掌導筒的將是王大導,陳一鳴干的其實是監制的活兒。
后面的內景戲,不止是王威,田黎和李準同樣有機會下場試手。
相處幾個月,陳一鳴對手下三個副導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力都在水準以上,欠缺的只是經驗和自信心。
既然是自己挑出來的“接班人”,自然要扶上馬送一程。
《木蘭》的文戲就是最好的實習場景,成熟的劇組,成熟的幕后,成熟的演員,事先又經過多次演練,導演椅上有人沒人其實差別不大。
正好拿來給三個副導刷經驗。
王威站在主攝影機的陰影里,閉著眼睛仰望房梁,渾身上下都洋溢著一股子無處安放的興奮。
他跟組最早,之前在皇城鎮的戲份,部分大帳內的文戲陳一鳴就在有意識地放權給他,而“王導”完成得也都十分到位。
然而今天這場戲,意義終究還是有所不同。
畢竟,在昨晚的計劃會上,陳一鳴第一次正式宣布了王威“執行導演”的任命,讓王威下達的每一個指令都有了一絲名正言順的意味。
坐回到監視器前,陳一鳴拿過對講機,對王威說道,“開始吧”。
像一尊雕塑一樣的王威立馬回魂兒,沖著對講機言語鏗鏘地答道,“明白!”
陳一鳴都能想象得到,對面王威那副立正嚴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