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片上映于1995年,那時候的犯罪電影基本上不關聯監控技術,讓包打聽的“信口開河”成為可能。
今世挪到2010年代來拍,堅果、歐洲、華國的環境顯然已經不再適用,五個大活人的行蹤很難掩飾,包打聽的口供太容易被拆穿。
<divclass="contentadv">但如果是東南亞國家的唐人街就不同了,華國觀眾的印象中那里比較老舊復古,沒有攝像頭一點兒也不違和。
討論會到此結束,王威、田黎和李準帶著各自的記錄,回去閉關寫劇本。
下一次討論會,定在半個月之后。
屆時擔任萬惡甲方的將不是導演王威,而是監制陳一鳴。
原片結局的反轉陳一鳴自然是藏得嚴嚴實實,他很期待王威他們三個將賦予這個故事哪些全新的可能性。
回去之后,陳一鳴恢復了久違的閑人節奏,其間也插空寫了一稿《非常嫌疑犯》的劇本。
除了“魔改”電影背景使之契合唐人街宇宙之外,還補完了幾個原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比如原片中貨車案與貨船案的時間間隔長達半年之久,這在1990年代是合理的,但在2010年代就不現實了。
陳一鳴把兩案間隔時間縮減為了1個月。
原片中貨車案失蹤的是一批軍火,這在武德充沛的堅果只算小案子,但是在普遍禁槍的東南亞無異于是軒然大波,后臺再強硬五個嫌疑犯也沒那么容易脫身。
所以陳一鳴講故事的時候,把背景放在了存在反正府武裝的菲國。
然而動蕩的菲國并不是理想的電影取景地,陳一鳴更中意社會安定的泰蘭或是馬來,所以電影開頭的貨車案必須“魔改”,失蹤的貨物被陳一鳴設定為走私手機。
然后是貨船案的苦主,原片里是匈牙利黑幫,陳一鳴魔改為安南黑幫,同樣是為了出境拍戲方便,設定為本地黑幫太容易被卡。
反正陳一鳴也不待見安南,那地方從一開始就被他排除出了取景地的選擇列表。
而且老港片里安南黑幫一直是華人字頭的假想敵,老背鍋人了。
此外,關于選角的標準,他也提前過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包打聽這個角色自然非段一寧莫屬,陳一鳴相信王威的第一選擇也會是老段,畢竟有之前合作過的老關系在。
警察一角,是一個剛愎自負的上位者形象,按理說應該不算難挑,關鍵是氣質要能跟老段搭得上,因為兩人有著大量的對手戲。
段一寧跟原片中的凱文相比,個人特質要偏陰郁一些,下馬位的時候更加內斂,這就要求搭戲的警察不能走常規的狂躁路線,那樣整場戲的氛圍就南轅北轍了。
陳一鳴檢閱了一下自家夾袋,最合適的一張臉居然是杭曉明。
不過曉明哥的演技能不能接得住老段,陳一鳴毫無把握,只能試鏡看看了。
接下來是戲份第三多的前黑警,五人團伙的領導者,最好找一個亦正亦邪的中年大叔,侯天萊如果年輕十幾歲將是絕殺,可惜了。
槍手、騙子和造槍的是三個街頭邊緣人,對演技的要求也不算高,照著臉選人就不會出大錯。
槍手可以找個比較酷的,騙子則是輕浮帥哥,造槍的則是越平常人越好。
演過《木蘭》的太保們就能完美覆蓋,咖位和形象都很合適,不過陳一鳴不打算在這三個角色上發言,充分尊重王威的選擇。
再就是包打聽的搭檔小林,應該是個德高望重的老實人形象,戲份很少客串即可,侯永老師就不錯。
陳一鳴捋了一遍演員才發現,《非常嫌疑犯》的主要演員,居然就只有這七個,主要人物更是只有包打聽、警察、前黑警三個。
如此簡單的演員配置,衍生出如此復雜的情節變化,那個年代的好萊塢編劇,功力真不是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