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木易不是楊康他爹?
放映廳內又是一陣竊竊私語,顯然很多人都沒看明白。
轉場新穎且流暢,但是劇情卻不連貫。
剛還在草原上突襲可汗,怎么眨眼的工夫,就被追殺到樹林里了?
陶奕西與張子風林中相識,三言兩語之后情勢再度急轉直下,車夫的誘敵之計未奏全功,突厥小隊分兵入林,擒住侍女之后步步逼近。
張子風飾演的小木蘭臨危不懼,借助樹林里的陷阱,與幾個小伙伴一起將突厥兵一一制服,并等來了陶奕西那些姍姍來遲的護衛。
小木蘭用俘虜跟護衛頭領換來了銅錢和布帛,大發了一筆。
分別之際,陶奕西報出了自己的名字,并州文水武氏女名珝。
話音未落,低低的驚嘆聲在放映廳內回蕩,唐太宗,貞觀,武氏女,電影開場之后的幾個出人意料的名詞,給了觀眾一種真相大白之感。
雖然大部分觀眾都不知道武珝是誰,但是誰還聯想不到一代女皇呢。
不得不感嘆陳一鳴這回玩兒得挺大,把《木蘭辭》直接給移花接木了,樂府詩改唐詩啊。
片刻停頓之后,鏡頭再次拉遠,郁南扮演的木蘭正式出場。
觀感這東西自然見仁見智,不過陳一鳴自認花費的心思對得起大壯在襄城的一番辛苦,半山腰的塢堡沒有白蓋一場。
小木蘭僵著臉,注視著這支打著白幡、捧著骨灰壇的隊伍沉默地走向塢堡。
大銀幕上,小木蘭絲毫沒有自己救了武則天的自覺性,她興高采烈地跟小伙伴們打道回府,結果剛好遇到解甲歸田的木蘭爹。
這樣一來,魔改后的故事背景,就必須有一個通盤的交待,讓觀眾知道木蘭從軍以及后續矛盾的來龍去脈。
戲份可以砍,介紹不能砍。
調色之后,人為加工的“夕陽斜照”配上輕快的旋律和對話,多少有些不真實的違和感,整體色調偏暗偏紅,又莫名給人一種血光沖天的暗示。
為了壓縮時長,《木蘭》的開場戲有些跳躍,別看陳一鳴把轉場拍得花里胡哨的,其實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爹!娘!阿姐!小弟!”雀躍的女聲在下一刻戛然而止,空曠的院子似乎讓木蘭面帶疑惑,東側主屋傳來的說話聲,最終吸引她走了過去。
清泉濺石般的活潑旋律中,郁南在塢堡內走走停停說說笑笑,一路向上走進塢堡深處的一座院落。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以李靖為帥北擊dtz頡利可汗,并州文興折沖府旅帥木易攜眾從征,先登有功,后以謗免。”
鏡頭拉進聚焦張子風的眼睛,清澈見底黑白分明的瞳仁里,有氤氳,有困惑,還有悲傷與憤怒。
轉眼間喜劇變悲劇,一同從軍的叔伯長輩們少了一大半,帶隊的木蘭爹也落下了暗傷殘疾,更令人氣憤的,則是連功勞和犒賞都被權貴上官給貪了去。
這一次不是打仗,而是不知歸期的戍邊。
如今再看,這段2分多鐘的長鏡頭已經算不上什么驚才絕艷的演出,自《1951》面世之后,長鏡頭似乎一下子成了某種電影流行,是個導演都想著安排一段炫上一把。
她挎著籃子踩著斜陽,沿路而上帶領觀眾“游覽”塢堡。
《木蘭》的這段長鏡頭中規中矩,唯一算得上技巧的東西,就是用后期調色變黎明為黃昏。
隔著門板傳來木蘭爹的話,解答了木蘭與觀眾的疑惑,木蘭爹接到軍書,不得不再次出征。
電影適時插入旁白與字幕,低沉的男中音娓娓道來。
門那邊的木蘭爹心存死志百般不舍,門這邊的木蘭百感交集另有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