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合偉發了一通感慨還沒完,隨后又神色認真地問道,“陳導,能不能跟我說說,你們到底是怎么挑上我的?
40多歲的十八線,一步登天演電影,哈哈哈,伱們說好笑不好笑?”
于合偉跟陳一鳴單獨碰了一杯之后一口悶了,坐下之后慨嘆道,“我是真沒想到,陳導會找我來演電影,還是戲份這么多這么重要的角色。
于是他給自己滿斟了一杯酒,遙敬于合偉后說道,“于老師,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像你和許老師這種帥叔款的,紅的日子就在前頭。”
張宇相對而言就外向得多,而且很敢講話,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陳導,早知道你這么快開項目,我肯定憋住了直接進你的組啊,這把虧大發了!”
陳一鳴跟張宇已經熟過頭兒了,當即懟了回去答道,“你不行,長得太丑”,又隔著張宇指了指他身邊的包劍鋒,“我那是科幻片,都是基因改造人,里面的演員怎么也得跟包老師一樣帥的才行。”
雷佳聲憨憨地笑笑沒說話,這家伙別看長相挺喜感,但私下里其實是個悶悶的人,話很少。
不過提到為什么不反對,陳一鳴倒是有幾句心得可以掰扯掰扯。
“如果我說,鉑爵對市場風向的把握很有一套,你們不會嫌我臉大吧?”
張宇主動捧哏,“那肯定的,兩部10億電影頂在頭上,華國唯一的奧斯卡小金人,你們要還沒把握,那圈兒里就沒有有把握的了。”
陳一鳴續道,“那我就說說鉑爵對未來幾年行業趨勢的預測,我信口一說,大家就當閑話隨便一聽。
<divclass="contentadv">未來幾年有兩個趨勢是必然的,現在就能看出苗頭。
一個是銀幕增多,看電影的人更多,有固定觀影習慣的影迷基數更大。
第二則是跟著第一的,需求變大了,制作方自然就要增產,所以我說未來演員的機會變得更多,想來你們應該能夠理解。
這里還能派生出一個第三,需求在外擴的同時,必然會發生分化,也就是以前注定賠錢的小眾向電影,今后不僅不賠還會有小賺一筆的機會。
鉑爵正是因為這個推斷,才會率先嘗試拍攝中等成本的類型片,我們覺得當下的影迷數量,差不多已經可以承載這個體量的類型片了。”
在座的演員里,老段宅在團里一心演戲,不大理會外界變化,于合偉一直在劇圈混,對電影了解不多,雷佳聲他們幾個則是入行沒幾年,還沒到關心這些東西的程度。
唯有早年混過電影圈的許亞君聽得無比認真,或點頭或搖頭互動頻繁,陳一鳴的話剛一停頓,他就出言提問。
“陳導,過去這三兩年,單看年度500榜單,院線電影還是好萊塢和港圈的天下,一水的特效大片,內地的幾個大導演早就不拍類型片了,你去年的《木蘭》不也一樣么?
我是看不出改弦更張的苗頭來,電影演員還是之前那一小撮,只多鉑爵一家公司恐怕還遠遠不夠。”
其他幾人也紛紛點頭附和,齊齊看向陳一鳴,等著聽他的反駁。
“轉變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廚子每天只做那么幾樣菜,偶爾變個花樣還不認真做,你讓習慣了吃食堂的食客能怎么辦呢?
《情書》你們應該都聽說過,策劃、制作、宣發,一條龍我們都是按照類型片運作的,可是輿論就是要給它劃到青春懷舊板塊去,我們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