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家在琴島算是個大家族,方方面面人脈深厚,根本無需像《第十三層樓》那樣勞動大壯去搞政府公關。
你可以想象為,雖然廊橋被修筑在高度間隔很大的樓層之間,但是世界底層規則中存在著不可見的過渡樓層,也是電影片名里的第13層。
祥瑞計劃暑假開機,嚴格按照劇本里的時間線拍到明年春天,所有戶外的戲份都采取自然取景。
看這張圖,16層直落8層,這樣的高度靠翻滾卸力已經遠遠不夠了,聽說這是一部科幻電影,演員設定有超能力或是未來科技嗎?”
她對家鄉的風景有信心,琴島是一個四季分明的海濱城市,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景,拍《夏至五百天》這種遷延纏綿的“愛情片”再合適不過。
琴島這會兒正計劃大力發展影視產業,一聽說華國“頭名”女導演要回家鄉拍戲,還是大爆電影《情書》的續集(人家就這么理解,祥瑞很無奈),自然是一路綠燈。
陳一鳴拿出涉及到追逐片段的分鏡稿,對照著講解。
祥瑞也知道愛教片在口碑傳播方面存在先天劣勢,因此特意在取景方面加以彌補。
電影里的每一棟樓宇,都有一個看不見的第13層,由于樓宇群的每棟樓基礎標高都不一樣,因此也就相當于整個樓宇群具有很多個看不見的緩沖踏板。”
謝天放一下子就聽懂了這個設定,因為港城那邊的高樓,同樣是12直接跳到14的,要么就是弄一個12a之類的代替。
老爺子被這個點子激發出了創作欲,忍不住接口問道,“這個看不見的踏板,具有真實的物理反饋嗎?”
謝天放不愧是自學成才的電影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場戲的痛點,陳一鳴自己都在猶豫不決。
只是隱形臺階的話肯定不行,剝離了具體環境,追逐戰會顯得十分魔怔,完全就是兩個超人在半空中跟空氣斗智斗勇。
<divclass="contentadv">但是陳一鳴又不想突破基本的物理規則,搞成《黑客帝國》里的尼奧大戰史密斯,他總覺得那樣處理過于虛浮了。
如果設定為本該被規則束縛的對象一旦觸碰到規則,就會引發底層架構的可視化效應,倒是可以解決“虛空臺階”的力反饋問題。
但是這樣又帶來另一個難題,就是可視化的第13層具體如何呈現。
這個設定是他根據渝城的實景衍生的,已經脫離了“拷貝”與“魔改”的范疇,屬實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陳一鳴只能不好意思地承認,“謝哥,這個問題我還沒想好,你有什么點子嗎?”
謝天放呵呵一笑,“實不相瞞,退休前我還在籌備拍攝一部跑酷主題的動作電影,當然后來還是放棄了,這也是我過來的主要原因。
那時候我就覺得2層樓高度的攀爬跑跳不夠酷,武連靖年輕的時候跳過4層樓,被認為是特技動作的極限。
這一點我也承認,再提高度也沒意義,除了能證明武行不怕死。
我當時的想法,是借助電影設定,通過簡化借力動作的方式來重新設計跑酷橋段。
比如某種未來科技的手套,可以放大對下墜力道的緩沖作用,讓演員在樓層邊緣只搭一下,就直接降落8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