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宋嘉越演越缺少興奮點,因為她是一個認可型演員,導演的正反饋或負反饋都可以刺激到她,唯有無反饋會讓她喪失方向感。
陳一鳴差不多是以兩到三天一個場景的速度推進拍攝,快到讓幾個主要演員懷疑人生。
他也知道,劉易軍同樣不是最佳狀態,跟在試鏡房間里的表現差不多,拿出上班打卡的演技,完成流水線上的工作。
她才是最欲哭無淚的人,畢業之后第一次拍電影,就是陳一鳴的項目,還是女二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進組之后她的惶恐完全掩飾不住。
一直悶頭不說話的陳昆哼了一聲,顯然并不贊同潘月明的說法,更不滿意這種自居工具人的態度,“今天我就按照已經推翻了的演法來演,看看陳導是不是真的穩坐釣魚臺。”
這天劇組在朝天門碼頭出外景,主要演員難得在這里都有鏡頭,化好妝在休息區等戲的時候,在進組之前跟陳一鳴少有交流的宋嘉就直言不諱地說道,“你們說,我們這究竟是在排練,還是實拍啊,我咋心里特別沒底呢。”
其他三人一聽都沒作聲,演女玩家的萌新宋怡更是縮在角落里成了鵪鶉。
潘月明笑道,“我現在只覺得當初跟陳導的談心都是假的,劇本里所謂的多重含義,根本就是障眼法,我們怎么演都對,陳導總有辦法圓回來。”
他還知道,陳昆一直在自我較勁兒,他在兩種想法之間搖擺不定,是間歇性瘋狂,還是漸進式瘋狂,陳一鳴遲遲不表明態度,這讓陳昆失落甚至憤怒。
唯有潘月明足夠老成,不管劇組氛圍如何,一直保持著穩健的發揮。
陳一鳴都知道,不止是演員,幕后也一樣,是個劇組都少不了不安定因素,《第十三層樓》也是一樣。
制片組大部分都是新人,鉑爵有經驗的制片人,要么在魔都跟《非常嫌疑人》,要么去琴島協助《夏至五百天》,小美說讓陳一鳴再帶一組制片人出來,她還真就這么干了。
<divclass="contentadv">現在劇組的三個主力執行制片,正是當初協助陳一鳴建組的那三個實習生。
于是也就免不了各種丟三落四的情況,出去玩兒晚歸的,片場打瞌睡的,粗心大意浪費道具的,不一而足。
他不說話,是因為這些情況,不管是演員還是幕后,都在他的容忍范圍之內,也在電影的基準水平之上。
只要電影不脫離他的控制,那么一切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朝天門碼頭的這場戲的情節很簡單,甚至可以稱作渝城風光友情出演,就是為了宣傳渝城特意選擇的地標景點。
但是這場戲拍起來很復雜,場面很大,群演也多,電影里的三條線在這里第一次交匯,而且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交匯。
三組主演在三個不同的位置,借助運鏡串聯在一起。
陳昆在長江上的私人豪華游艇,慢慢停靠在朝天門碼頭,在人頭攢動的萬眾圍觀下,幾個幸運兒受邀登上游艇,成為人人艷羨的幸運兒。
這一幕象征著女主丈夫的地位與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