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不是指她演得像個瘋婆子,而是表演的風格更具侵略性,帶著很多的試驗性質。
就好像劇團私下里的排練,風格上往往比臺上的正式表演要奔放。
跟八風不動的老潘搭在一起,纜車內相對昨天而言就多出一絲不協調。
陳一鳴盯著監視器反復拉片幾次,覺得這一點點不協調加進來,也不是不行。
不過他還是做出了開拍之后的第一次“表演指示”,“宋姐,你稍微收斂一點,再來一次。”
然后陳一鳴就看見,宋嘉跟同在纜車上的宋怡相視一笑,對了一個得意的小眼神。
陳一鳴也不去理會,纜車里拍戲麻煩得很,劇組能使用的班次也有限,他沒精力耗費在這些“勾心斗角”上。
兩天之后,纜車、游艇、大橋三個地點的所有近景與特寫全部完成,劇組開赴白象居拍攝渝城的最后一段外景戲,跑酷。
主要演員除了老潘都可以暫時放假了,半道兒進組的則是兩個功夫高手吳越和周兆龍,接下來他們才是主角。
關于動作戲是怎么拍的,前世龍哥出過一個時間挺長的紀錄片,陳一鳴看過好幾遍。
歸納一下,不外乎兩個字,碎和騙。
短短1分鐘的打戲,可能要拆成三五十個鏡頭,一個個拍完再掐頭去尾串起來。
同時視覺欺騙也很重要,大部分的炫酷鏡頭都是加了特技的,只要把取景框的位置擺得恰到好處。
吳越和阿龍的跑酷戲就是這樣,陳一鳴的原版分鏡大概是四五十頁,不過這是漫畫式樣的,告訴謝天放導演大概要一個什么樣的效果。
謝老爺子拿到分鏡稿之后,還要進一步把它變成可以實際操作的拍攝腳本,能加分的部分上強度,做不到的部分找替代,然后再把修改過的全套腳本拆成一個一個具體的鏡頭。
此時分鏡稿已經“胖”了好幾倍了。
比如跑酷中常見的手撐陽臺縱身躍出的鏡頭,《暴力街區》兩個鏡頭就可以搞定了,一個陽臺內一個陽臺外,中間斷那一下用來上防護。
而《第十三層樓》兩個鏡頭就不夠,因為演員在空中的時候有一個虛空借力的步驟,視覺上是演員從1樓跳下,虛空13層搭一下,然后轉向跳進隔壁的22樓。
這個過程中,1樓跑到陽臺是實拍,從跳出、搭一下再跳入,這個過程在棚內搭景,最后22樓開始的追逐再轉為實拍。
加上是二人追逐,兩人的路線還存在不重合的地方,這就進一步放大了鏡頭數。
這還只是兩個武行擔負的追逐部分,男主角潘月明也有一段“小試身手”,此外還有若干群演出任氣氛組負責給反應,整個段落拍起來繁瑣至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