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神和西游兩盤冷飯熱鬧歸熱鬧,但都不太受蠶豆人的待見,一個5.8一個6.2,勉勉強強的及格分。
還有記者拿《第十三層樓》的蠶豆分數說事,創下了陳一鳴所有作品中最低的開分紀錄,問他是不是為了商業利益犧牲了藝術性,那段跑酷跟主題完全格格不入,特別像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加上的。
我認為今年就是質變的一個起點,如果對最新的影院銀幕數與地域分布有所了解,那么你就能夠理解,大年初一零點場的票房數字一點兒也不夸張。
帝影和高盧合拍的文青改編作分數是7.4,陳一鳴看過試映場,他覺得是完成度拉了后腿,前半部簡直驚艷,可惜虎頭蛇尾了。
而且我覺得吧,不經常進電影院的低頻次觀眾,他們的觀影口味也不一定全都偏向特效大片或是合家歡,愿意嘗試冷門題材的人數總有一個最低比例存在,在基數龐大的前提下,比例雖低但總量依舊可能十分驚人。”
他除了謙虛還能說啥呢,排片率墊著底都把帝影的片子給爆了菊,再不低調點就討人嫌了。
考慮到蠶豆好萊塢0.5歐洲1.0的界域buff,這部電影的分數真心算不上高。
記者隨后又追問,對《第十三層樓》零點場的數字和位次,陳一鳴是否滿意。
然后就是陳一鳴了,如果真按記者在提問時所說,有很多他的粉絲電影都沒看就無腦打高分的話,7.7分的《第十三層樓》豈止是滑鐵盧啊,根本就是慘案。
記者嘴上說的是“影迷自發行為”,但他的潛臺詞其實就是暗指鉑爵下過場了,7.7已經是水軍“挽尊”的結果,觀眾的真實反饋還要更低。
這玩意兒還真不太好辯駁,畢竟電影正式上映才大半天,加上試映統共也才放了千把場,評分人數過萬確實一眼透著假。
<divclass="contentadv">但是平胸而論,老賈還真沒發動水軍,他本來是有這個打算的,但被陳一鳴阻止了。
陳一鳴不希望為了高分而高分,那樣做等于是自己把自己架在高處,到時候騎虎難下砸的還是自己的腳。
以后專注類型片的話,分數逐漸低下來是必然的結果,自我突破永遠都是最難的,陳一鳴并不覺得自己會是例外。
他之前的電影分數都有些虛高,多少沾了年齡、獎項、題材等片外因素的光,這次順水推舟讓分數降下來,也有助于把粉絲期待值調整到正常區間之內。
至于那萬把人都是怎么來的,陳一鳴估摸著鉑爵不動不等于友商不動,誰知道打分的賬號打的的5還是1呢。
可惜這些猜測他依然只能藏在心底,一個字也不好對外說,現在他的節奏已經夠多了,可不能再開新戰線了。
陳一鳴心念電轉還是選擇來一手拖字訣,“今天是第一天嘛,先打分的觀眾,大部分都是年前就看過電影的,其中確實資深影迷和粉絲占比要大一些,在有預設立場的前提下,分數會顯得相對極端化。
我個人對觀眾的任何反饋都全盤接受,喜歡也好,失望也罷,都是我應得的。
但是要說明的是,在電影制作過程中,我內心并不存在所謂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取舍,電影的本質就是用影像聲音來講故事,我唯一的標準就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