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敗壞路人緣,進而影響普通觀眾的觀影選擇,輿論沒那么大的力量。
真正的意圖,是找個幌子跟院線重新商定排片,保住自家的,壓低對家的。
電影畢竟是一種程式化出售的商品,院線如果不給排片,或是凈給安排一些陰間時段和陰間地段,那路人緣再好也沒用。
同樣是20%的排片,一個只在郊區影院的早上放,一個在市中心影院的晚上放,傻子也知道哪家票房會更好。
于是《第十三層樓》又有了一波新節奏,被針對的意料之中正是潘月明。
老潘的官司即將二審開庭,本就處于輿論漩渦之中,他主演的電影又適逢熱映,天天都掛在熱搜前排,帶他的節奏顯然是最多快好省的。
這天就有記者拿著去年老潘低谷期的報道說事,提問的措辭很陰險,問他是如何從“抑郁”、“崩潰”中這么快就走出來的,從電影里的表現完全看不出他哪里不正常。
其實就是暗指潘月明裝可憐博同情,有愚弄大眾的嫌疑。
道德上的事情,帶節奏是最容易,正著反著都能說出一番道理。
像老潘這碼子爛事,公眾人物被綠了本來就夠糟心的了,卻還得在外界營造一個完美受害人的形象,否則就會被攻擊。
吊詭的是,哪怕是完美的不能再完美的受害人情節,就算真的完美到毫無瑕疵,依然會被有心人質疑說嘴,雞蛋里總能挑出骨頭來。
陳一鳴想插話控場直接把這個問題略過,提問那位就是來找茬生事的,干脆不搭理才是正當的應對。
不過潘月明已經先一步拿起話筒開始講話了。
“這是一個跟電影無關的純私人問題,按理說不該在這里問出來,我也沒有義務回答。
但是《第十三層樓》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承載著很厚重的期待,我不希望它受到哪怕一點點無妄之災的牽連。
在此我既是回應,也是澄清,從前年那件目前正在法院走流程的事情發生之后,我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一家媒體或是自媒體的記者訪問,這段時間里所有公開的非公開的對于我的描述,都沒有征求過我本人的意見,也沒有得到過我本人的認可。
你舉例的那些言論,有的我看過,有的沒看過,但我可以用人格擔保,都不是事實。我只是脫離了公眾的視線,但身體和心理都沒有問題,暫時休息是我的個人決定,接拍《第十三層樓》同樣如此,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潘月明的回復滴水不漏,提問人顯然并不甘心,他繼續追問為什么不澄清,默認也是一種承認。
老潘的回答不卑不亢,舉例的報道中所有的表述都是據說,涉及到關鍵事實的時候,連我的名字都沒一個全名,你覺得有反駁的必要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