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第二周的票房曲線擺在那里,《第十三層樓》的下跌曲線是最平滑的,西游續作已經掉隊讓出了榜眼位置,安岳的魔幻大片雖然繼續占據票房榜首,但日票房曲線眼看著就要與《第十三層樓》相交,屆時彼此的差距將飛速拉近,等到下映時誰在誰頭上,還真就不太好說了。
這一波堅挺就不再是來源于不明助攻了,老牛團隊安排的第二輪院線調查表明,觀眾的二刷、三刷才是單日大盤的主力。
對于真正把電影看進去的資深影迷而言,春節檔的五部電影,值得反復觀看琢磨的,也只有《第十三層樓》了。
港圈那三個都是爆米花電影,看一遍覺得不錯也只限于在電影院里,很多人出來之后心智重新一占領大腦,立馬就會抽自己耳光,還再來一遍?
帝影的那部合拍片按理說應該得到文青群體的青睞,畢竟原著小說的書迷數量不菲,負責制作的高盧導演在蠶豆的聲望也刷挺高。
可惜壞就壞在合拍上了,如果直接改編成“華國演員在高盧”,那么電影的味道就對了,可惜這次是“高盧導演在華國”,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電影的前半段有多驚艷,后半段就有多拉跨,割裂感如同東非大裂谷,像是從導演到演員全員患上了精神分裂。
于是矮子里拔將軍,陳一鳴這部大開腦洞的軟科幻電影,居然成了同檔期片子里最靠譜的那個。
這些天網上不是沒有《第十三層樓》牽強附會故弄玄虛的聲音,在各方的推波助瀾下聲量還不小,但架不住友商實在太不給力。
有網友的一句話因此被廣為轉發,陳一鳴只是刷花活兒不好好做菜,另幾個干脆就是在往出端屎,
講道理這個說法有些刻薄了,起碼安岳的那部3d魔幻大片,陳一鳴看下來就挑不出多少毛病,特效做得很有誠意,劇情也算新奇有趣,沒有像別的港城導演那樣,一弄大片就是西游、聊齋和封神三件套。
可惜現在的網絡環境就是如此好為大言,安岳其實是被港圈同行給連累了,加上選用的演員名氣也不大,新ip加新演員,吵架的時候不免就少了一部分基本盤。
反正無論怎么說,春節檔進入第二周,《第十三層樓》都呈現出了屌絲逆襲的勢頭,從上映前的排片墊底,到開畫首日的第四位起步,再到如今已然坐二望一,這個變化不僅讓行業內普遍驚詫,圈外的媒體和觀眾同樣大跌眼鏡。
難不成陳一鳴還真是鴻運加身,只要出手就鎖定票房冠軍不成,這也太玄學了。
左看右看這部《第十三層樓》,都看不出狀元的資質,投資、卡司、特效、題材,一一數過來哪一樣都談不上優勢,甚至可以說全都是劣勢。
它憑什么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