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電影公映之后,對it科技敏感的觀眾確實有,網上相關的討論也挺熱乎,可是任老賈團隊如何引導,都沒辦法跨圈越界成就輿論聲勢。
而到了當下陳一鳴這一代,城市化進程顯著加速,大家庭飛速減少,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組建雙人家庭甚至未婚同居才是常態,離婚或是分手也成了家常便飯,此時生活重心才真正回歸到情感生活上來。
個案是無法形成社會思潮的,唯有類似的問題普遍出現,共鳴才能得以引發,討論才會得以聚焦。
反倒是宋嘉給老公換芯子這個點,引發了持續的關注和討論,女觀眾借此吐槽自家另一半的各種不靠譜,相處心累分手不甘,男觀眾則震驚于女人的敢想敢干,聯想到自己打個游戲都得等老婆睡著才有機會,怎能不悲從中來?
任何一個論壇大水漫灌的板塊都是情感區,《第十三層樓》就這樣作為一個宣泄的口子,進入了城市年輕人的關注視線。
這種情形是他怎么都無法預估的,他相信今世的絕大部分普通人也肯定想不到,等再過幾年人們回頭審視這部科幻電影,一定能夠引發不計其數的“臥草”。
其實老賈的團隊根本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宣發預案,陳昆和宋嘉這對夫妻只是電影里的主要配角,一個陰郁宅男,一個瘋批科學家,這種搭配屬于典型的藝術形象,現實中很難找到真實案例。
因為參與熱門話題的討論而知曉《第十三層樓》,慕名觀影之后被帶起吐槽欲又進一步推高話題的熱度,正向的聲量循環形成之后,直接反饋到現實就是電影居高不下的上座率。
老賈團隊對網絡風向的敏銳程度自然沒得說,他們果斷調整宣發計劃,從科技頻道光速瞬移到情感頻道,大筆單子灑向那些知名兩性博主,這時候不趁熱打鐵就是棒槌了。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人們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節奏,圍繞著《第十三層樓》的話題熱度在網上逐漸醞釀,到元宵節過后兩性風潮正式形成,并反過來開始從線上影響到線下。
<divclass="contentadv">此時也剛好是排片“保護費”過期的節點,各大院線紛紛開始根據最新上座率來重新調整排片。
半個月的數據完整一拉,令院線經理們驚詫不已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排片墊底只有十五六個點的《第十三層樓》,日票房居然保持著一條無比平滑的橫線,跟同檔期的四個競爭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憑借著反行業常識的微弱跌幅,《第十三層樓》不緊不慢地拉近與安岳魔幻大片的距離。
到上映第三周,春節檔的前兩位分別拿下8.7億和7.9億票房,差距已經只有6000多萬。
要知道兩者的排片率堪稱天上地下,《第十三層樓》比對方少了8個點,在南方部分院線,差距更是上了兩位數。
第三周開始有愛情片批量上映,排片回調勢在必行,五部電影的發行團隊開始了短兵相接的廝殺。
據前線的大壯回傳戰況,安岳方面尚有優勢,不僅不會往外吐,還可能再吞掉一點,繼續占據四分之一強的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