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賀歲檔被戲稱為帝圈大反攻,幾個國產票房炸彈全是帝圈出品,就算那兩部港產片,也只限于制作班底,資方、制片、宣發都是帝圈那幾家公司一手操辦。
即便是出身滬圈的徐光頭,也事實上投靠了帝圈,《不容易2》背后的出資方是三家帝圈公司,發行則直接賣斷給了王一白。
要說同檔期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武連靖了,武哥雖然也是帝都人,但平日里卻是自成一派,極少跟帝圈老炮兒們摻和到一處。
這方面武連靖跟沈明很像,后者年輕時也跟帝圈走的很近,但成名沒多久就退圈不混了。外界包括陳一鳴在內都推測是沈大佬崖岸自高,覺得混圈子丟份兒。
陳一鳴當然不會棒槌一樣問出口,倒是沈明自己對此一點兒也不避諱,主動跟他說了一段往事。
有些資歷的影迷都知道港圈北上,其實在此之前上溯至上世紀末,還有過一輪帝圈南下。
帝圈盤踞首都,對于風向敏感得很,算是業內最早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早在改制之前,因為出國拿獎而有了知名度的華國演員,就開始南下港城淘金了。
現在帝圈的老資格演員,那段時間都有過一段南下拍港片的經歷,至于結果嘛,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沈明一臉感慨地說道,“那會兒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真以為憑自己能演出一番名堂,現在想想簡直是不知所謂,別管你是導演還是演員,除非能混成老板,否則逃不開成為交易中的籌碼。
一鳴,咱們這個行業有個說不上好壞的傳統,就是喜歡踩著線玩兒,好像不突破點兒啥就吃虧了,一部片子就白拍了。
創作環節如此,連帶著其他環節同樣如此,你還不能說人家不規矩,因為處處都存在著模糊地帶。
<divclass="contentadv">我欣賞你,就是因為你拍電影就是拍電影,從來不試圖撩撥官方立場和大眾意識的底線,偶爾搞搞創新也知道適可而止,而不是得寸進尺把便宜吃干占盡。
現在行業的勢頭確實很好,可是不好的苗頭已經出來了,你去年在年會上說的那些,今年全都一一應驗了。你可能還不知道,這個月鄧朝自導自演的那部喜劇,背后運作的公司就是直接塞錢給院線,首周票房一分不要拿下了四成排片。”
陳一鳴聽了只能苦笑,好家伙真會玩兒,比自己舉的例子還要“創新”,比好萊塢的先進經驗更加激進,這算不算開創行業先河呢?
沈明嘆道,“這些操作我看不懂,但我本能地感覺這里頭有問題,而且問題還不小,這么搞下去,遲早會出大亂子的。”
陳一鳴點頭附和,內心卻想到前世那場內娛大變動,可不真就搞砸了么。
不得不說大佬就是大佬,直覺不是蓋的,公式推導全沒有,預測的結果照樣八九不離十。
看了看時間,距離吃飯沒多久了,陳一鳴打開書包拿出兩個文件夾遞給沈明。
行業的事情多聊無益,他倆一個演員一個導演,說實話也改變不了什么,還不如把精力集中到專業上。
沈明眼前一亮,二話不說接過來就埋頭看字不理人了,劇本之于演員,無異于美食之于老饕。
沈明讀的很細,翻閱一遍之后,緊接著是細閱第二遍,隨后沉思半響之后,又是速度稍快的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