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西方人的應對策略,突擊建造太空飛船,帶著生物dna樣本和各領域精英到火星避難。
后者是華國人的應對策略,發揚愚公移山的傳統,把珠穆朗瑪峰打造成一個自帶動力的小行星,帶著半數華國人一起去火星。
這里為了自圓其說,羅瀟給人類開了個小掛,那就是火星科考基地,那里已經建設的有模有樣,不僅發展到了一定規模,而且具備自循環能力。
當然火星篇已經是續集情節了,僅就羅瀟正在張羅的《移山1》來說,逃生的目的地火星同樣只是故事背景。
《移山1》的主線劇情,就是確認災難、逃生決策、意見對立、社會動蕩直至計劃確定的全過程,2個多小時的容量,大半時間在打嘴炮。
思考至此,陳一鳴抬頭看向羅瀟,開口問道,“設想十分宏大,筆觸過分寫實,這個彎兒轉得可是不小,你現在的這版劇本,特效數量很克制,是大幅做過減法的吧?”
羅瀟面帶苦澀地點了點頭,“陳導是行家,瞞不過您的慧眼”,他從半滿的背包里翻翻找找,又掏出一個厚厚的文件夾。
拿到桌子上翻到其中一頁,上面用鉛筆勾勒出簡單的輪廓,遠景是高聳入云的山峰,近景是兩個扣著面罩蒙著頭臉的人,看身形是一男一女。
畫風很漫畫,寥寥幾筆動感線,加上前景人物的姿態,就清晰交待了大地的震感。
羅瀟悵然道,“最早的故事情節聚焦于珠峰號發射的前一天,標準的公路片結構,但是預算一砍再砍,特效刪了又刪,結果還是拍不下來,我只能把劇本改成現在的樣子。”
顯然,羅瀟的本意還是想制作一部視覺優先的硬科幻電影,無奈囊中羞澀無米下炊,客觀條件逼著他只能考慮替代方案,改走軟科幻路線。
陳一鳴拿過那個文件夾,翻到第一頁從頭開始看。
<divclass="contentadv">羅瀟的動畫本職搞的不錯,分鏡稿直接能當漫畫來看,一整本翻下來就是一部末日求生漫畫。
原始劇本中,災難來臨下的各種沖突和命運同樣退化為背景板,通過兄妹主角串聯起來,宛如一軸清明上河圖式的社會畫卷。
兄妹倆在短短一天的時間里經歷了各色人等,有坦然看開的老人,有自暴自棄的青年,有無能狂怒的中年,有掙扎哀告的母親,有冷酷理智的精英,有矢志不移的勇者……
極端命運下的種種不一樣的表現,反映了末日背景下劇烈沖突彼此對立的思想與觀念,從這個角度看來,羅瀟構思了一個頗有深度的科幻故事。
穿插其間的,則是地球末日下的諸般災難奇觀,以及人類為了求生創造出來的種種工業奇跡,都說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來,除了數學題。
羅瀟的本子則試圖說明,把人逼急了,數學題也做得出來。
絕境下的求生意志,讓人類爆發出了超凡的創造力,羅瀟給故事里的華國人開了大掛,短短幾十年的“窗口期”,科技水平連連跳級,讓神話版的移山計劃最終成為可能。
科技升級下的社會形態,也讓兄妹倆“一日萬里”的運動軌跡順理成章起來,各種未來感十足的交通工具、通信設施、求生設備,讓整個劇本的科幻色彩格外濃厚。
這個本子,才稱得上是一部科幻工業電影,閹割過的新版本,只能算是披著科幻皮的劇情片。
陳一鳴饒有興味地看向羅瀟,“羅導,你的工作成果告訴我,你很自信,也很堅持,我相信你今天把這么多資料背過來,應該不是讓我提意見的,我覺得就算我主動提了,伱多半也不會聽。
那么問題來了,你把這些講給我聽,是希望達成何種目的呢。先說好,鉑爵的投資業務不歸我管,我本人也從來不摻和影視投資事務,這方面幫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