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打不過呂布,否則絕對把他打到竄稀!
呂布坐在關羽的哈雷上,用后視鏡看了看自己戴墨鏡的造型,又正了正頭上的金冠,聊起了西撤路上的安排:
“潼關年久失修,貌似需要加固,徐榮又要化身包工頭了。”
根據原著劇情中的描寫,未來幾年根本沒人來打潼關,其實不加固也沒啥問題,反正下次出潼關,就是大軍掃蕩中原,結束諸侯亂局。
李裕問道:
“需要弄點鋼筋水泥嗎?”
“不用,黃泥啥就行,以后三國世界能燒水泥了,再重新修建。”
呂布還掏出手機,展示了一下潼關的樣子,跟上次見到的虎牢關很像,都是土黃色的建筑,不過上面有雨水沖刷的痕跡,不少地方還裂著比拳頭都寬的縫隙。
這樣的關墻,要是不擺弄一下,別說那些攀巖高手了,哪怕普通人也能輕松爬上去。
“文遠打算跟徐榮好好學習一下防守和練兵,這是他的短板,在潼關這段時間,應該能讓他有個長足的進步。”
張遼雖然跟了呂布將近十年,但行軍打仗方面,受關羽影響更多。
比如陣斬蹋頓,就是關羽斬殺顏良的翻盤,沖進陣中一刀斬了,不給對手任何反擊和考慮的時間。
當年解白馬之圍,張遼是老關的副手,所以對這種戰術學得非常清楚。
可惜在逍遙津時,人山人海的,讓張文遠找錯了目標,獲得的戰果不夠大,要是當時直接撲向孫權,張遼在歷史上的地位怕是更高。
這次跟著徐榮學習練兵和大兵團指揮,不知道會不會有新的突破,未來說不定能弄個東路軍兵團司令之類的職務。
李裕問起了張濟:
“他這次還會被安排到宛城嗎?”
原著中,徐榮身死,張濟駐守潼關,李傕郭汜禍亂長安時,這家伙也弄了個驃騎將軍的名頭,不過覺察到李傕越來越瘋狂,主動和侄子去了宛城。
當時的宛城也挺殘破的,張濟和他侄子張繡為了養兵,需要去荊州搶糧,然后張濟就被劉表的人射殺了。
這就是張繡和劉表不合的原因。
但后來賈詡來到宛城輔佐張繡,第一時間就讓他跟劉表和解。
原本對立的兩個勢力突然握手言和,不僅讓宛城岌岌可危的局勢得到緩解,同時也讓曹操嘗到了在宛城的第二次敗仗。
呂布不太清楚董卓的安排:
“張濟是北邊的人,董卓不太信任,大概率會讓郭汜或者段煨去宛城,樊稠駐守郿塢,張濟還是老老實實在長安邊上盤桓著比較好。”
董卓身邊有一等一的謀士李儒,應該早就做好了規劃和安排。
事實上,董卓要是按照李儒的設計,不出三年,劉協可能就會把皇位禪讓過去,反正西涼軍在這邊經營了西多年,根深蒂固。
奈何董卓太自大,不聽李儒的勸告,最終落得一場空。
說到這里,呂布笑呵呵的問道:
“賢弟突然打聽張濟,是想念鄒氏了嗎?為兄給張濟說過了,他未來的榮華富貴跟一鄒姓女子相關,這家伙拍著胸脯保證會幫忙找到獻來,還請賢弟稍安勿躁。”
乖乖嘞,先生有了大師母二師母,跟穆元帥也不清不楚的,居然還在惦記鄒氏……這不就是個標準的曹賊嗎?
張飛心里暗暗咋舌,有種重新認識了李裕的感覺。
李裕則是一臉無語:
“你可別再往民宿帶女的了,我可沒那么多功夫照應……我問張濟,其實是想知道張繡什么樣,適不適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