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過去在長安城外缺衣少食的流民,此時穿著迷彩服勞保鞋,勁頭十足的干著活兒。
還有一些人正在從河道里往外挖河砂。
商砼三要素,水泥、河砂、石子,把這三種東西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做出來的才是結實耐用的混凝土。
三國世界還沒有專門的采砂場,只能先從河道里取砂,過篩后使用。
至于石子倒是好辦,直接用炸藥崩一下,再用大型粉碎機過一遍,符合規格的石子自然就有了。
“以后我們會投入人力建設采砂場采石場,形成產業和規模,等回頭穩定下來,會把長安所有監獄的囚犯拉過去廢物利用,西涼軍也會召開一次訴苦大會,殺幾個罪大惡極的將領,其他有錯的也拉到采石場勞動改造。”
走工業化道路,對人力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古代社會,大型機械少,全靠人力上。
關中地區別的沒有,但人手挺充足的。
光一二十萬西涼軍和近百萬缺吃少穿的流民,就足夠這次工業化進程的人力需求了,剩下的甚至還能補充到周圍開荒屯田。
李裕問道:
“糧食夠嗎?別發生大面積饑荒。”
“夠,現在郿塢里日夜不停做烤馕大餅等食物,夠一車就拉走,加上董卓在長安囤的糧食,暫時還餓不著。”
一般春夏季節是不會發生饑荒的,只有入秋后,一旦食物短缺,大面積饑荒就會無可避免的發生。
好在所有世界的時間流速不一樣,穆柯寨和麒麟村都能支援一些。
“這兩天消毒液到了,記得在工人的生活區定期消毒,督促他們洗澡,頭發該剪就剪,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工人不僅是未來工業改造的核心,同時也是劉協人才儲備的基本盤。
<divclass="contentadv">不光要教他們知識,同時也得解放他們的思想,這樣才能放開手腳更好的跟世家作斗爭。
“流民的孩子們呢?也跟著干活了?”
聽到這個問題,呂布趕緊翻開手機相冊,打開一段視頻擺到李裕面前:
“弄了個工人子弟學校,開始教他們識字了,就是環境有點簡陋,賢弟湊合看吧。”
點開視頻,李裕看到山坳一片樹林中,幾十個孩子正盤腿坐在地上,面對著樹上掛的黑板學習漢字。
負責教課的是并州軍一些識字的將士,之前開掃盲班培養了一批老師,現在正好可以走馬上任。
這樣的教學地點樹林中有十幾個,根據年齡大小分了班。
鏡頭向外走,能看到樹林外面豎著一個牌子,上面是賈詡的字跡:
【長安工人子弟第一小學】
老賈真像個老干部,到處題字,不過工人子弟第一小學這個名字取得不錯,充分體現出了大家的身份和標簽。
只要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以后還會出現第二小學、第三小學、第四小學……甚至還能投入人力物力,開辦推行素質教育的實驗小學、重點小學等等,讓不同階層的人選擇不同的學校就讀。
看著這授課的場面,李裕想到貂蟬那天佩戴著的隨身擴音器,準備買一批,為工人子弟小學貢獻點力量。
至于別的教材教具什么的,回頭可以跟周教授一起研究研究,篩選一些教材,找個印刷廠印制一批,先讓孩子們有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