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一直鎮守西涼,骨子里就流淌著好勇斗狠的血液,來長安后,小伙子一直被壓抑殺意,今晚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釋放的機會,自然殺得不亦樂乎。
相對來說,成廉比較穩重,一直在周瑜身邊策應,生怕未來的大都督在這場小小的戰役中出什么意外。
“拜見陛下,拜見文和先生,拜見楊太尉,拜見蔡中書,拜見孫院長,拜見荀侍郎……”
經過血雨腥風的洗禮,殺過癮的馬超也變得禮貌懂事起來,向大家打了一圈招呼。
打招呼時,這家伙還介紹了一下周瑜,成廉也趁機向劉協和賈詡請罪,表示不該魯莽行事,帶初來乍到的周公瑾上陣冒險。
自打在廬江接到詔書,周瑜就幻想了無數次來長安覲見陛下的場景。
臨行前,在京中當過官的長輩還一一訓誡,給他講了不少和皇帝朝臣打交道的技巧和心得。
結果真正來到皇宮,卻發現跟長輩口中的完全不一樣。
當朝太尉楊彪和尚書令蔡邕一人捧著一個烤得焦黃的小圓餅吃著,黃門侍郎荀彧和賈詡站在地圖前商量著收尾的細節,典韋持著雙戟,在門口站崗。
整個側廳中,除了不斷做記錄的中書舍人之外,大家都好像很隨便。
至于陛下本人,正端著一小筐新烤出來的小餅給大家發放,劉協雖然年齡小,但卻帶著與年齡不符的冷靜和沉著,好像今晚城中的叛亂在他眼中算不得什么。
“公瑾上陣廝殺辛苦了,這是新烤出來的梅干菜燒餅,里面加了一些肥肉丁,嘗嘗咋樣。”
行禮完畢,周瑜以為陛下本人會說一些激動人心的話,結果只是端著小餅遞過來讓自己品嘗。
好怪的皇帝,好怪的群臣,不過這種輕松的氛圍真的讓人好喜歡……周瑜接過烤得焦黃的燒餅咬了一口。
嘿,別說,味道還真不錯。
看過《三國演義》原著的諸葛亮走過來,主動打了個招呼:
“公瑾這一路上還算順利嗎?”
“進武關前不太順利,一直都有山賊土匪和黃巾余孽,過了武關,見過徐將軍和荀軍師,就再沒遇到過匪患。”
一路走來,周瑜最大的感觸不是大漢版圖太大,行路太難,而是關中平原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莊稼,令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這么多莊稼,得收獲多少糧食啊?
他不敢想,只覺得終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聽聞公瑾精通音律?”
諸葛亮提著保溫壺給周瑜倒了一杯熱水,讓他慢點吃。
“略懂一二,還未請教高姓大名。”
“我叫諸葛亮,家父生前取字為孔明,前年跟隨叔父從瑯琊出發去富春任職,后來又去了荊州,不久前接到陛下詔書,剛來長安不到一個月。”
一聽也是接詔書來的,周瑜對諸葛亮就多了幾分親近。
兩人小聲聊天時,桌上的對講機就沒停過,不斷傳來城中各部門的匯報聲,剛剛處理完城中事務的鐘繇匆匆趕來,接手了這些瑣事。
至于賈詡本人,此時在成廉和馬超的陪同下,走出側廳,來到宮門口一個臨時房間內。
李肅戴著手銬,正靠墻坐著發呆。
馬超端著一小筐梅干菜燒餅放在他面前:
“陛下體恤你,特意讓我送來的。”
李肅也不怕燙,捧著燒餅一口咬掉大半個,這才慚愧的沖賈詡說道:
“讓文和先生見笑了,是我沒腦子被人利用,要殺要剮我都毫無怨言,就是能不能趕在溫侯回來前動手?我實在沒臉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