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笑著說道:
“上頭自然有自己的考量,而且你若答應,就可以一步步給你封賞,河東之戰開始,你會隨軍參謀軍機,等戰爭結束,保證你的功勞足夠擔任太守一職。”
這是典型的蘿卜坑,只要杜畿點頭,一切都不是問題。
事實上,歷史上的杜畿還真是一步登天的人才。
在荊州當了幾年流民,后母去世,加上曹操已經平定中原,他帶著后母的棺材返回了老家京兆。
那時候,好友張時已經是京兆尹了,請他當功曹。
杜畿滿腹才華,這個小官當得憋屈,張時心里也不爽,給你個官兒你還嫌棄是吧?
最后杜畿干脆辭官,跑去了許都,結識了侍中耿紀,兩人整日在家高談闊論,被隔壁鄰居荀文若聽到了。
荀彧聽了幾天墻根兒,覺得這是個大才,屈尊結交,然后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立馬征辟杜畿為司空司直,秩比兩千石。
就這樣,杜畿實現了從平民百姓到兩千石高官的跨越,他的家族也從寒門再次躍升為世家。
京兆杜氏人才輩出,唐朝名相杜如晦、大詩人杜甫、杜牧都是杜畿的后人。
相對于一老本等熬資歷的官員來說,這種一步跨越到高官的行為,真是讓人羨慕。
杜畿分析道:
“河東郡沒什么有名的世家,倒是有幾大豪強家族,還有白波軍和左賢王的人馬盤踞,太守王邑表面是個好好先生,但一河之隔就是長安,卻從沒有來覲見,也沒有朝貢送來,明顯不是個好相與的人……”
楊修問道:
“怎么?怕了?”
杜畿搖了搖頭:
“這世道蠅營狗茍之人太多,確實需要朝廷以雷霆手段蕩平,再大張旗鼓的加以改革……罷了,我去河東,為百姓們做點貢獻!”
一個盛產鹽鐵的地方,朝廷卻沒得到過一斤鐵一兩鹽,明顯問題很大。
與其繼續滋生為禍一方的豪強家族,不如趁早將河東郡的問題解決掉,實現工業區倡導的“為百姓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的奮斗目標。
嗯,楊修到了工業區之后,沒少搞這類標語,不管工人還是子弟學校的學生,每天都正能量滿滿,像打了雞血一樣,干勁十足。
杜畿終于答應下來,楊修很開心:
“既然要治理一方,我覺得你個人應該多站在宏觀角度考慮問題……要不這樣,我上書請封你為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這樣就能以特殊官身加入到軍隊中,正好你也多參與一下工業區整體的管理。”
杜畿拱了拱手:
“在下正好想在這段時間,多學習一下工業區的治理和統籌規劃。”
楊修又告訴他了一個好消息:
“等你出任河東太守時,上頭允許你從這里抽調五十個技術人員,給河東郡帶去工業文明的種子,”
一聽這話,杜畿喜出望外,拱手說道:
“能得朝廷如此重視,畿縱肝腦涂地,亦難報知遇之恩也!”
等杜畿離開,楊修拿著對講機,跟郭嘉取得了聯系,順便說了給杜畿請官身的事。
當天,任命詔書就從京城送了過來,原本的車間主任杜畿,搖身一變成了工業園區管委會的副主任。
大家紛紛上門道賀,杜畿也很識趣的用自己的工分,兌換了罐頭午餐肉火腿腸等食物,請相熟的工友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