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哈嘍,墩墩!【求月票】
“爺爺好,奶奶好!”
走進四合院,李裕在周若桐的帶領下,跟特意請假過來的伯母嬸娘全都問了好,然后又鄭重的向周家的老爺子周永年兩口子問好。
“好孩子,一路辛苦了,快坐快坐!”
雖然回到了自己家,但周若桐卻一點沒放松,時刻陪在李裕身邊,生怕他局促緊張。
為了讓老爺子開心,周若桐將那罐千里迢迢帶來的咸鴨蛋擺在了茶幾上:
“山里小溪中長大的鴨子下的蛋,再裹上山溝里挖出來的紅膠泥和專門買的粗鹽腌的,聽說您喜歡吃,我男朋友提了一路,生怕摔了。”
周永年一聽,高興壞了:
“謝謝你孩子,有心了,京城想買這種正宗的紅泥鴨蛋還真不容易。”
李裕趕緊客氣兩句,見周秉善幾人全都進了屋,便打開行李箱,將禮物拿出來,一家一件。
老太太趕緊戴上手套,捧在手中認真端詳,越看越喜歡:
給周秉善的是劉協當時盛平板電腦的漆盒,上面鑲有金絲,一看就挺有價值。
最后,李裕拿出了當初施恩送的百福簪:
“奶奶,明天生日人多嘈雜,生日禮物就先給您了,”
周若桐說道:
“我們要去林老板家,他們是老鄉,之前林老板的父親還幫過我們,這次來京城不去拜訪一下說不過去。”
周秉善也邀請李裕去國博轉轉,順便看看【不愿透露姓名的李先生】捐贈的漢代組玉佩。
“對,瞎胡鬧著玩。”
四兄弟對各自的禮物都非常滿意,尤其是周秉良,看著金鋌上的字,就開始醞釀新的一篇論文了。
現在送給同樣喜歡書畫的周秉厚,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接著李裕又拿出了給老爺子的禮物。
周秉良是研究兩宋文化的專家,李裕給他的禮物是上次柴進送的御賜金鋌,正面雕刻說的是宋太宗趙光義初登大寶賞賜柴家的全過程,背面還雕有“榮恩后代”四個字。
黃金的價值暫且不說,光上面這些刻字,就足夠寫出一篇頂級期刊論文了。
兩人剛走,周永年喝了口茶水交代道:
原本去店里排隊或者提前很久預定才能吃到的佳肴,現在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熱乎的,品質還很有保證。
“你們兄弟四個,一人往那家公司注資一千萬,股權他倆平分……不管孩子怎么鬧騰著玩,咱當大人的都得支持。”
這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牛肩骨,上面用甲骨文記錄著商朝末年某次日全食,對研究商周文化很有幫助。
“這道菜是先把鴨子小火煮熟,拆掉骨頭,把鴨子攤平做成餅,在肉的一面攤上肉餡,再掛糊油炸,炸好切成方塊裝盤食用。”
“那就去吧,不忙了再去博物館玩兒。”
亂哄哄的,貿然拿出百福簪容易引起轟動,所以還是低調為好。
字畫是唐朝傳到宋朝的,后來有人拿著這幅畫找盧俊義換酒,武松見保存得挺好,便帶到了現實世界。
周秉良夾著一塊冰糖肘子咬了一口,沖李裕問道:
“小裕下午有什么安排?要不要去我們博物館參觀一下?”
現在林記美食推出了廚師上門服務,所有菜品坐在家里就能吃到,除了貴點兒,別的沒毛病。
老丈人周秉仁研究的是隋唐歷史,李裕給他的禮物是隋朝男子的隨身玉佩。
“好的爸,我會盡快安排。”
李裕一一答應下來,夾起一塊香酥鴨方嘗了嘗,覺得這道菜非常美味。
玉佩是羅成送的,鑲嵌有金絲,另外掛繩和下面的吊穗也都加了金線,看起來貴氣十足,雕刻的風格也非常有時代特色。
這塊牛肩骨是聞仲給的,他還特意用法力讓骨頭歷經三千年時光,所以整塊骨頭看起來完全就像是從博物館中拿出來的。
兄弟四人全都答應了下來,周永年擺了擺手:
“都收收心,準備吃飯吧,什么都不要問小裕,有些事該咱們知道的時候,他會主動說的,不要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