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程昱:高于車輪的一律斬殺!【求月票】
滅蜀大將鄧艾如今還沒出生,沒想到先找到給蜀漢延續了幾十年國運的外交官鄧芝,真是意外之喜啊!
賈詡打開筆記本電腦,查看起了鄧芝的資料。
鄧芝,字伯苗,蜀漢后期的肱骨之臣,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歲才嶄露頭角,先當縣令,后當太守,因政績突出,調入朝廷擔任尚書一職。
夷陵大戰后,蜀漢和東吳的關系陷入冰點,為了防止被東吳和曹魏夾擊,諸葛亮派遣鄧芝出使東吳。
鄧芝剛到東吳時,孫權甚至都不打算見他,但最終卻被鄧芝說服,中斷了跟曹魏的關系,重新和蜀漢建立結盟,讓蜀漢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北伐時期,鄧芝作為趙云的謀士,率領偏師做疑兵,街亭失利后,諸葛亮開始撤軍,趙云和鄧芝率領的偏師,是唯一沒有損兵折將的部隊。
再然后,鄧芝就常年駐守江州,負責對東吳的外交事宜,年過七十還能率軍平叛,被封為車騎將軍、陽武亭侯。
公元251年,鄧芝八十而終。
在平均年齡才三十多的三國時期,能活到八十而終,這已經是高壽中的高壽了。
魏續問道:
“文和先生打算往哪個方向培養鄧芝,當將軍嗎?”
賈詡慢悠悠的喝了口熱茶:
“我方的將軍已經夠多了,反而缺少合格的外交人才,若是鄧芝有意,未來可成為張博望、班定遠一樣的外交家。”
能在吳蜀兩國關系陷入冰點時,重新締約聯盟,光憑這點兒,就足夠鄧伯苗名垂青史了。
除了口才好善于溝通之外,鄧芝的軍事才能也不錯,不僅參與過北伐,幾次平叛也都沒有擾亂百姓的正常生活。
這種能打仗還能不卑不亢出使別國的選手,不正是兩漢時期的典型外交官嗎?
嗯,在漢朝當外交官,外交能力可以放一放,但軍事能力一定要突出。
畢竟史書上留下一個名字、一行字,還是單開一頁,看的全是軍事能力,至于外交能力,輔助罷了。
我大漢的外交官,從不看重外交能力……魏續在心里默默嘀咕一句,將賈詡的話記下來,等會兒去情報中心那邊,通知徐晃把鄧芝送到長安,順便再囑咐侯成兩句,免得這個憨憨在宛城掛掉,到時候想罵他還得去墳地,怪麻煩的。
說完鄧芝的事,賈詡又交代道:
“往工業區送五十匹馬,讓楊修好好設計馬鎧,不需要唐宋時期的重鎧,有一定防護能力就行。”
漢朝的著甲率不高,不需要連人帶馬包裹成鐵罐子。
處理完這些事情,賈詡問道:
“九原那邊還沒消息?”
“沒……上次傳來的消息是雙方分兵了,文遠將軍和仲德先生各帶一批人馬,負責清剿散亂的鮮卑部落和屠各部落。”
賈詡放下茶杯嘆了口氣:
“信號塔還是不太夠啊,不能及時獲取那邊的情報,心里總有些許不安。”
同一時間,雁門郡。
太守郭缊正在給程昱介紹附近的屠各部落:
“他們匯聚在一起,兵強馬壯,還有幾員號稱萬人敵的將領,來去如風,本官曾率領郡兵驅逐,收效甚微,反而被屠各部落傷了不少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