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這一套反應,和團長說的,遭遇伏擊后的應對方式一模一樣——臥倒,就地隱蔽,尋找合適掩體,組織反擊壓制敵人火力,然后集中部隊展開反擊,最好選擇地形稍微復雜的方向,因為有天然掩體。
最關鍵的是集合部隊,兵力越多,反擊力量越強。
杏子溝中間鬼子發起的反擊,也讓馬榮順深刻的理解了三姿匍匐的重要性——鬼子在反擊期間,使用的赫然是標準的三姿匍匐,那速度可比他快多了。
要知道,鬼子是在佯攻,也就是說,鬼子是在斜坡地下,向上做三姿匍匐。
就在馬榮順擔心戰局走向的時刻,
只見,一輪密集的炮彈頓時落在反擊的鬼子隊伍中間,而周邊幾個陣地的機槍,也齊齊向這隊鬼子集火,頓時就把鬼子的反擊壓按了回去。
期間,那位王喜奎多次對鬼子中隊長開槍,試圖擊斃鬼子指揮官,但鬼子中隊長滑溜得很,要么隱蔽在掩體后,要么高速無規律躍進,連開三四槍,都沒有打中。
幾次失利后,王喜奎也轉移了目標,去壓制幾個試圖組裝遺棄在公路中央迫擊炮的鬼子。
后續的戰斗也讓馬榮順大開眼界,深刻的理解了團長平時教導的知識。
一輪反擊被打退后,鬼子很快組織起第二輪進攻,但依舊被迫擊炮火力和密集機槍火力迅速打退,而且損失慘重。
期間,后續陣地上的戰士在團長的指揮下,開始縮小包圍圈。
見此,吃了兩次虧的鬼子終于意識到眼前的局面,也不再頭鐵,轉而繼續集中兵力,向前突圍,準備跑路。
但前方有由德造手榴彈改造來的地雷,第一波突圍被地雷炸了回來,第二波鬼子換了一個方向,向后突圍,但面臨密集的迫擊炮火力,再次被硬生生打回來。
第三波,鬼子再次向前突圍,但依舊被打了回來。
公路上的鬼子就像一個皮球,被獨立團踢過來踢過去。
連續五波進攻和突圍被打退,然而,小鬼子短暫休整后,又再次發起了第六輪。
小鬼子之兇悍,讓馬榮順咋舌。
但一個照面就傷亡過半,后續連續五波進攻失利,鬼子此時剩余的兵力已經不足二十人,而且幾乎是人人帶傷。
馬榮順都能看出來,鬼子的第六波攻勢,已經是強弩之末。
也是在這個時候,體力明顯下降的鬼子中隊長被王喜奎找到了機會,一槍斃命。
沒了指揮官,鬼子頓時亂了套,第六波突圍也潰散,撤退的路上,鬼子一個接著一個倒下,最后鬼子還站著的已經不足七人,
包圍圈在進一步縮小,
幾分鐘后,當最后一個鬼子被團長一槍打死,杏子溝上已經沒有能站著的鬼子。
“收拾戰場!”
雖然隔著幾百米,但馬榮順似乎聽見了團長的聲音。
戰士們開始收拾戰場,面對遍地的鬼子,所有人都不含糊,不管死沒死,要么隔一段距離對著來上一發子彈,要么刺刀招呼一下再說。
俘虜?
團長幾乎每天都要強調,除非鬼子主動投降,否則先干掉再說。
遠處,
團長警衛員魏和尚也帶著警衛排回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