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趙剛:還的是你李大團長!
“給民兵戰士也提供一部分糧食補貼,讓他們加強訓練,提高基礎軍事素質,甚至建立旅部派出軍官對民兵部隊進行分期整訓,作為預備兵員?”
“這行么?”
“我們只有三千五百噸糧食。”
獨立團團部,聽到李云龍的豪言壯計,趙剛語氣擔憂:
“咱們全旅,也就是整個太岳軍區,包括基干團在內,所有脫產戰斗士兵大約有一萬五千人。”
“如果算上基層政工人員,縣大隊,區小隊等,估計有兩萬人。”
“這么多人頓頓管飽,每天最少需要四十噸糧食。”
“三千五百噸糧食,兩百多噸豬板油,都不夠吃上一百天,即便算上根據地自產的糧食,頓頓管飽,也最多撐半年。”
“但你知道太岳軍區有多少沒有脫產的民兵么?”
“五萬人!”
趙剛伸出一只手掌,五指張開。
“整整五萬人!”
趙剛重復強調。
趙剛撐開的五根手指,代表著部隊進入太岳地區,建立太岳根據地近兩年時間來,最大的成果。
廣泛存在于太岳根據地內的,成百上千的村莊、城鎮,甚至縣城中的,穩固、堅實的的群眾基礎,這也是八路軍最根本的實力來源。
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龐大民兵部隊。
但這五根手指,同樣也代表著八路軍部隊目前最大的無奈。
太岳軍區只有一萬五千多正規作戰部隊,五千多政工人員,縣大隊,區小隊等地方武裝人員,但卻有超過五萬多輔助民兵。
在一開始的計劃中,
民兵部隊平時從事生產,當鬼子發動掃蕩的時候,才輔助八路軍,擔負運輸隊,幫助老百姓轉移,運輸物資,救治傷員,作為警戒隊。
甚至,必要的時候,直接和鬼子作戰。
但問題是,這五萬多民兵,別說武器裝備,軍裝、軍鞋,就連糧食,根據地也無法供給滿足,不得已,必須大部分時候從事生產。
時間不夠,所以連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都無法滿足。
再加上根據地軍事干部缺乏,民兵部隊普遍存在紀律缺失的情況。
以趙剛的視角看,實際上,就是被組織起來的一些普通農民老百姓,缺乏紀律,缺乏訓練,甚至連組織能力都缺乏。
上級自然知道這個問題。
但一來沒有人力,二來沒有物力,也就無力解決這個問題。
靠著三千五百噸糧食,解決這個問題,杯水車薪。
“嘿嘿嘿··”
李云龍嘿嘿一笑:
“老趙啊,你是有多么看不起咱陸老弟?”
“嗯?”
趙剛看向李云龍,瞇起了眼睛:
“你的意思是··”
“嘿嘿嘿···”
李云龍露出了招牌式嘚瑟笑容:
“組建楊村物資供應中心的目的,是通過向咱們旅,咱們根據地提供物資,吸引鬼子山島聯隊來進攻。”
“單單靠給各主力團提供糧食,軍裝,軍鞋,可一不定能吸山島聯隊傾巢而出。”
“必須得大動作才行。”
“嘶··”
趙剛先是吸了一口涼氣,這個細節,他還真沒想到,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再給一個半月時間,獨立團就能在山區給山島聯隊來一悶棍,畢竟,戰斗中,陸老板會提供鬼子聯隊部的位置,以及護旗小隊的位置。
單靠三千五百噸糧食,一個半月之后能把山島聯隊吸引過來?
肯定不行。
而且一旦把五萬民兵組織訓練起來,有了充足的后備兵員,等今后物資充裕起來,那么無論是獨立團,還是新一團,772團,771團,都有了和鬼子直接打陣地消耗戰的能力。
做到拒鬼子于根據地外,最大限度避免鬼子對根據地的破壞,發展壯大根據地。
趙政委掰起手指開始計算:
“給五萬民兵提供糧食,以每人每天一公斤糧食計算,那就是五萬公斤,合計五十噸,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噸。”
“考慮到咱們根據地的運輸水平,管理水平的不足等等因素···”
來到獨立團一個月多一點,趙剛已經深諳根據地目前的問題。
物資嚴重匱乏不足。
人手嚴重不足。
以及,制度建設、管理能力的缺失。
三大問題,都無法忽視,而且都比較嚴重。
糧食都在楊村卸貨,從楊村運輸到各部隊駐地,不會有什么問題,因為之前嚴重的物資匱乏,各級部隊有嚴格的物資管理制度,會詳細統計物資數量和消耗。
為了陸老板每月的獎勵,李云龍還要求,各部隊從楊村物資倉庫獲得糧食,詳細記錄消耗情況,并交給獨立團。
然后交給陸老板審核。
糧食消耗數據,雖然有泄密部隊物資供應能力,兵力,動員能力的可能,但對方是手眼通天陸老板,將獨立團以及其他幾個主力團戰斗力提升五六倍的大財主。
這點要求,想來旅部必然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