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二營隱蔽地。
李云龍舉著繳獲自坂田,鬼子從德國進口的蔡司八倍光學望遠鏡,看見了遠處逐漸靠近的西野中隊。
“哈哈,王喜奎這小子任務完成的不錯啊!”
眼見鬼子三個小隊集合,但各自分開,拉出八百米的行軍距離,李云龍大喜。
他都還沒出手,鬼子就自己把自己分割了。
開門大喜!
“讓徐平做好準備。”
隨著李云龍的命令,潛伏在公路左側,有三十五個炮兵班比編成五個炮兵連,裝備三十五門60迫擊炮的獨立團炮兵加強連開始進入陣地。
為了這一次戰斗,李云龍將三營的全部炮兵,以及二營的炮兵排也集中到了炮兵連,使得參加炮火覆蓋的的火炮達到三十五門。
并且單單第一輪炮火覆蓋,就準備了三千發炮彈,平均每一個鬼子頭上有十五發炮彈。
60迫擊炮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非常不適合作為壓制火炮,其本質上,只是一個步兵伴隨火炮,但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口徑不夠,數量來湊。
三十五門60迫擊炮,對付一個兩百人的鬼子中隊,怎么著也足夠了。
為了避免被鬼子發現,炮兵之前都是隱蔽在距離公路一公里之外。
不過,各炮兵陣地位置,每一門炮的射向射界以及彈道諸元,徐平都已經親自提前計算并做好標注,就等著鬼子來了。
在徐平的指揮下,三十五個炮班分別進入預設陣地,在炮兵班后方,是兩百多名牽著滿背彈藥箱的騾馬彈藥運輸小組。
炮兵操典中,要求盡量避免騾馬直接進入炮位的,炮彈直接搬運,應該由彈藥手完成。
因為牲口,哪怕是經過訓練的軍馬,聽到猛烈的爆炸,見到炮口火光,也容易失控,會給戰場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但系統出品的,普通軍用騾馬,沒有這個問題。
就在三十五組跑班完成炮火架設,高低俯仰調整,彈藥手們將一枚枚合計三千發炮彈堆放在跑位旁邊的時候,西野中隊抵達了預定炮擊位置。
“開炮!”
李云龍下達了開炮命令。
“全速射。”
<divclass="contentadv">“把炮彈打光。”
徐平精確的執行了李云龍的命令。
砰砰砰···
60迫擊炮開火的聲音并不響亮,聲音相對低沉,宛如大鼓奏鳴的前奏鼓點,炮手只需要塞一塊棉花就能輕松隔音。
所以當三十五聲奏鳴接連不斷響起,聽上去格外悅耳。
···
“敵襲。”
“臥倒。”
雖然已經靠近遼縣,距離只有不到十公里,但西野上尉依舊十分警惕。
土八路不可能在這里伏擊,
但那個神秘的土八路頂級射手,極有可能發起最后的襲擊。
只是西野怎么也沒有想不到,他沒有等來一發神出鬼沒的子彈,而是等來的了宛如滿天遍雨般密集的迫擊炮炮彈。
美國m2式60迫擊炮,最大射程30發每分鐘。
一共三十五門炮。
此時,落在經過宋家村靠近和順,也就是和縣公路上的西野中隊頭上的炮彈,最快的時候達到了每分鐘1050發炮彈。
每個鬼子頭上頂了五發炮彈。
雖然因為炮手體力和熟練度,調整底板射角,以及炮管過熱,一分鐘之后,炮擊速度就開始降低,但開戰前四分多鐘,就有三千發60迫擊炮炮彈落在了西野中隊頭上。
如此人均密度,不能說是戰爭史上罕見,畢竟比起上次歐戰,這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