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眾所周知。
知識和眼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也是為何那些從雪山草地走出來的老紅軍們,個個都是頂尖人才的原因。
雖然長征一路上辛苦,危機重重,但他們是真正的行走了萬里路,見識到了廣袤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了眼界,加上知識水平不差,自然個個都是人才。
根據地普及教育,暫時是不可能了。
行萬里路也不現實。
受限于交通,中國大地上百分之九五以上的人,一輩子都沒出過縣城,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家一畝三分地轉悠。
但這就是報紙和照相的意義啊!
讓人們足不出戶,了解萬里之外的新聞實事,看到萬里之外的人和風景。
如果能出版一份新華報,使用還在研究中的彩色印刷技術,將一張張照片印刷在上面,讓哪怕不識字的老百姓也能看一看,那該多好。
還有電臺。
不識字沒關系,聽總是聽的懂,照片用報紙,文字知識就用廣播電臺傳播,讓老百姓用收音機聽。
只是···
“你也想太多了。”
老夏搖了搖頭。
別說廣播電臺,收音機,彩色報紙印刷技術,就算是國外市面上能買到的最新報業轉輪印刷機,也是遙遙無期啊!
“能買到一臺好的報業印刷機,照相刻板機,還有足夠的油墨,新聞紙就不錯了。”
老夏苦笑一聲。
如今新華社,不僅僅印刷技術差,甚至連油墨和新聞紙都嚴重不足。
“老夏。”
一旁,北方局新華社主編全程聽著兩人討論,并沒有插話。
雖然他知道,北評的同志已經找到渠道購買更先進的報業轉輪印刷機,上好的油墨,上好的新聞紙。
并且談好了價格。
但目前資金都還沒運輸到北評。
貨物也沒有到手。
更別說運輸到根據地。
期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物資丟失,金錢浪費,而且出問題的風險極大。
現在沒必要說。
等兩人說完,主編才說道:
“膠卷,我已經派人給你買過來了!”
說著,將一大箱膠卷交給了老夏。
總部已經明示,今后有任何資金需求,可以向總后勤部申請,只要申請合理,都予以通過撥款,主編當即向總后勤申請一批資金用于購買膠卷。
然后,
上級就給了他一千大洋。
這筆錢,在太原都足夠買幾萬張高質量膠卷了。
把主編驚訝的目瞪口呆。
“這么多!”
老夏看著眼前的膠卷,同樣目瞪口呆。
“哈哈·”
“好好記錄咱們根據地風土人情。”
“不夠我再去買。”
主編大手一揮,豪氣滿滿。
···
在攝影老夏收拾裝備,準備去冀南根據地的時候。
丁偉帶著新一團的運輸隊,興高采烈的向楊村開去。
“這次不會出什么問題吧。”
隨行的一營長有些緊張。
四次了!
都已經四次了!
自家團就從來沒有拿到過獨立團每個夜月末換下來的裝備。
不過上個月,因為有總部一個加強炮兵營的關系,團長根本就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