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李云龍點了點頭,看向手里的清單。
目前清單中,能選的武器裝備都選了,剩下的藥物占據大頭,其余的都是一些普通物資,很快,李云龍就選中了兩種紙張。
印刷紙和新聞紙。
印刷紙分為好幾類,合并為一種物資,普通的用于印刷書籍,宣傳冊,優質的可以用來印刷根據地邊幣,預防鬼子偽造。
新聞紙用于印刷新聞。
“人均兩百公斤!”
最后,李云龍填寫下了數量。
獨立團五千人,人均兩百公斤,合計每個月一千噸。
這個數字多嗎?
一點也不多!
這次鬼子一個師團來掃蕩太岳根據地,為了減少傷亡,給整個根據地印刷防衛宣傳手冊,就需要大量的紙張。
而且只要不是軍事物資,只要數量不是特別離譜,比如五千噸,陸老弟總是放的很寬。
會批準的。
就比如,如今獨立團五千人,三千匹軍馬,三千匹騾子,每個月可以獲得一萬噸糧食,兩千噸肉罐頭和豬板油。
而且紙張在根據地,也是必需品啊,老百姓需要這個糊窗戶呢!
如果不是太岳根據地后勤中心的名義不能用的,李大團長能填五千噸每個月。
“可惜沒有油墨。”
李云龍感覺有些可惜。
根據地還缺油墨,但清單里沒有。
“油墨就很簡單了。”
趙剛微微一笑。
比起紙張,油墨需求量也不小。
<divclass="contentadv">但油墨比起紙張有一個好處,比重高,運輸也更方便。
以如今根據地的情況,解決起來,其實很簡單。
連一些油墨需求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總部準備耗費每個月四百五十萬銀元,鞏固冀南根據地的經濟,穩定貨幣,打造成對外窗口是為什么?
···
“盤尼西林,五克,五百萬單位,一萬五千塊錢一瓶。”
“這是什么藥?”
“搶錢啊!”
澤縣,
今天的一萬銀元直到中午一點才兌換完畢。
沒輪到的幾個來到根據地的行商,將手里的雜幣和聯幣兌換成新冀南幣后,開始打量銀行中的柜臺。
雖然自古士農工商,但財帛動人心,所以也從來不缺乏商人,即便是戰亂時期,也依舊絡繹不絕。
柜體上的盤尼西林的價格,讓幾個商人都大為震驚。
“不過這瓶子倒是挺好看的。”
幾人很快轉移注意力,將目光投向一張黑板上的字跡。
這是根據地每日收購的物資。
“進口印刷油墨價格這么高?”
看著黑板上的第一行消息,幾個商人咂舌。
根據地收購的油墨價格,比國外油墨到滬市價格的三倍。
而且標明大量收購,
總需求量十數噸,甚至百噸。
也就是說,只要在滬市買幾瓶油墨,然后運輸到濟南地區來,就能賺到兩倍的利潤,簡單的說,就是一銀元變成了三銀元。
百分之兩百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