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實和渡邊不太對付。
但兩人又一個共同的好友,崗村寧次,所以關系表面上還過得去。
通過情報資料。
他知道。
從八月下旬到現在的九月下旬,也就是百團大戰期間,華北方面軍通過軍方直接控制的貿易,銀元交易,以及其他手段,合計獲得了八百萬美元的利潤。
是利潤。
而不是收入。
而實際上,八路軍控制的冀南地區,這個月獲得的工工業設備,以國際市場價計算,大概只有一百三十萬美元的規模。
而且大部分都是老舊的機器設備。
效率低下,
技術水平低。
對比帝國獲得的利益,根本不足一提。
無論從哪里看,優勢都在帝國。
但!
石原莞爾始終有一個疑惑。
為什么?
八路軍為什么要進口這一些毫無用處,或者說,用處不大的機器設備?
就算帝國不破壞,以這些機器設備的技術水平,以及他們根據地的原材料供應水平,十年之內,也不可能完成建立一套能用的工業設備。
而且。
更奇怪的是。
大部分設備,居然擺在冀南地區,這個平原地形。
幾乎是擺在帝國的眼皮子底下。
確實!
目前帝國沒有實力,對太岳山區,太行山區下手。
一來是兵力難以集結,二來是,這兩個根據地八路軍實力很強,后備兵力非常充足。
但是··
冀南地區,這里可是一望無盡的平坦地形。
公路相對通暢。
只要華北方面軍愿意放棄一部分占領區,隨時可以集結一個師團的兵力,沖進這里,大肆破話這里的機器設備,將八路軍這幾個月的發展規模付之一炬。
所以。
八路軍到底是怎么想的?
石原莞爾本能的感覺不對勁,但卻怎么也想不明白。
···
“工業統計數據呢?”
“已經完成了!”
與此同時。
總部,副總參接過了一位干事遞過來的統計資料:
“冀南地區,新式四零式沖鋒槍的生產線,已經完成了從采礦,原材料冶煉,到成品制造的全部架子。”
“不過,受限于人才,設備少,質量差,以及能源供應,目前都不能正常運作,僅僅能以手工的方式,極少量生產。”
數千萬銀元砸下去,最終還是有收獲的。
“好!”
副總參大喜。
既然架子打起來了,問題就不大了。
“接下來,是擴大規模,以及培養人才。”
“實際投入生產可以放在一邊。”
副總參叮囑道。
自己原原本本打造一個從原材料挖掘,初加工,深加工到實際工業成品的工業體系,幾乎不可能。
錢再多也不行。
但是嘛···
那兩臺,先進世界五十年的印刷機,理論上也不是部隊能獲得的。
“獨立團守備都安排好了么?”
副總參問道。
他們有獨立團。
“都安排好了。”
“工業設備所在的位置,都有獨立團駐守!”
干事回答。
“很好。”
副總參滿意點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