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商人開門見山。
···
與此同時。
美利堅。
內陸荒漠區,陸軍武器試驗場。
“上帝。”
“這些武器,你們是哪里制造的?”
眼見軍方的人過來,負責測試的技術專家語氣驚嘆:
“這些武器如何?”
軍方來人問道。
“很先進。”
“不僅僅設計先進,最可怕的是制造這種武器的材料,還有加工工藝。”
技術專家指著一門60迫擊炮說道:
“之所以這門火炮,在全重不足二十公斤的重量情況下,還能有三點四公里的射程,并且標準榴彈重達1.6公斤。”
“制造炮管的材料,是核心原因,根本原因。”
“他的炮鋼非常先進。”
“比我國目前所有的炮用鋼材,屈服強度,耐高溫高壓性能,都要強大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
數字一出,軍方來人頓時面色凝重。
聽上去三分之一不多。
但耐高溫性能增加三分之一,也就意味著,可以承受的最大溫度高了三分之一,屈服強度強了三分之一,就意味著,炮管可以承受的壓強,高了三分之一。
而這三分之一,表現出來的最終結果,就是。
美利堅的60迫擊炮,在重達二十五公斤的情況下,射程只有一點八公里,彈丸也只有一點三公斤。
而敵人的60迫擊炮,在全重僅僅十九公斤的情況下,射程就高達三千四百米,單位也重達一點六公斤。
威力,射程全面領先。
“滑膛的火炮,能達到老式身管炮的精度,是因為敵人的炮管和炮彈制造工藝精度很高,炮彈的空氣動力學也非常優秀。”
“在研究了其炮彈設計后,其實我們的制造工藝,也能使60迫擊炮達到這個精度,但炮管和炮彈成本會提高五十倍。”
技術專家繼續介紹。
作為和軍方合作的專家,他甚至軍方需要什么。
“五十倍。”
軍方來人默然無語。
五十倍成本。
意味著,一門火炮的價格,等于原來五十門的價格。一發炮彈的價格,等于之前五十發炮彈的價格。
全面裝備。
大規模作戰。
就算是美利堅,也要破產。
而軍方的來人,是專門負責部隊武器裝備研發的,自然也清楚,材料,制造工藝這些,是最難突破和進步的基礎工業能力。
不僅僅需要海量的資金。
還需要長時間,以及大量緩步的改進。
不可能一步促成。
“大概相差多少年。”
軍方人員問道。
總統先生的秘書,需要一個具體的數值,判斷敵我之間的差距。
“二十五六年左右!”
米利堅的技術專家,給了一個相當準確的數字。
事實上,目前躺在武器試驗區的,就是美國人自己七十年代研究出來的幾種武器,技術水平層級也差不多。
相當于七十年代的末期,八十年代初最高水平。
不過是系統開了小掛。
提升了成品率,
畢竟,一般而言,大規模生產的武器,距離當代最高水平,受限于良品率,還是差一些,
所以,此時獨立團流出來的迫擊炮,材料和制造工藝等是堪比了美利堅九十年代末期服役水平的。
“二十五六年。”
這個數字,讓軍方人員面色很不好。
這相當于。
讓美利堅最新銳的,還在船塢里的密蘇里級軍艦,去對付上次歐戰時期,剛剛服役的紐約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