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運六使用的同款發動機,、”
趙剛輕輕讀著資料里的信息:
“但進行了技術改進。”
“最大馬力兩千七百匹。”
“并且在少許增加重量的情況下,提高了高空性能,增加了加力裝置,可以噴水加力,兩分鐘內持續輸出三千馬力。”
簡短的幾個數字,讓趙剛心潮澎湃。
運六的發動機有多么先進,無需多說。
不帶冷卻等設備,干重僅僅七百五十公斤,帶渦輪增壓和冷卻設備,也只有一噸多一點重量。
在動力比美利堅的雙黃蜂發動機大六百馬力的情況下,全套系統,重量減少百分之四十,油耗減少百分之三十。
可靠性差距更是沒得比。
而一架戰斗機最核心的,就是發動機。
甚至,國外很多先進戰斗機的設計之初,就是圍繞發動機進行設計的。
而現在,獨立團即將有一架,以這臺發動機為平臺,打造的超級戰斗機。
“六千米,最快平飛速度八百一十五公里,俯沖速度可接近音速。”
“空重三千公斤,最大起飛重量七噸,座艙鈦合金裝甲,自封閉油箱,內油航程兩千三百公里,作戰半徑七百五十公里,攜帶副油箱,作戰半徑一千五百公里。”
“裝備四門20毫米航炮。”
后面的數據,依舊讓趙剛感受到這架飛機的強大。
八百一十五公里的最大平飛速度,比鬼子最快的飛機,快了足足兩百七十公里。
俯沖速度甚至接近音速。
雖然九十年代,超音速螺旋槳并不是什么技術難題,但超音速飛行,需要對螺旋槳進行特殊設計,會影響低速性能。
考慮到目前的戰場情況,超音速能力就被取銷了。
四門20毫米火炮,任何鬼子飛機遭到一輪,就必然死定了。
別說鬼子。
就算是放在世界上,這一架戰斗機,也極其先進。
“哈哈··”
趙剛忍不住猖獗的笑起來。
雖然數量不多。
只有十架!
畢竟,獨立團雖然有一個營的飛行部隊,但算上運五和運六,兩種運輸機,留給戰斗機的名額只有十架了。
但也足夠了。
以新式戰斗機的性能,任何一架鬼子的飛機,都能一對一擊敗,甚至一對二也有很大勝算。
雖然趙剛不是飛行員,但在平時看空戰書籍,以及和飛行員聊天中,也知道,速度才是王道,高速接近,一擊脫離,然后再次尋找機會,才是戰斗機的未來方向。
狗斗已經落伍了。
十架,
配合雷達網絡的指揮,以高空高度接近靠近根據地的敵人飛機,然后俯沖擊落,脫離戰斗后,再次爬升俯沖進攻。
絕對的性能差距之下,鬼子來多少飛機,都是菜。
剩下的問題,就是戰斗機飛行員了。
倒不是部隊連三十個飛行員都湊不出來。
隨著源源不斷的人才涌來,目前部隊登記在冊的,可以直接駕駛飛機起飛的飛行員,就有一百七十多人,而十兩種運輸機,已經將根據地的可靠飛行員瓜分干凈了、
戰斗機性能又過強,必須足夠可靠的飛行員駕駛。
“得好好選拔戰斗機飛行員啊。”
趙剛感慨。
“這可不是我的事情。”
李云龍撇了撇嘴。
他就是一個團長。
飛行員都要他選拔、
過分了!
“確實。”
趙剛點頭。
飛行員選拔,這可是上級的事情,是總部和旅部的事情。
“這個靜不穩定是啥?”
趙剛對后續的介紹,有些不解。
動力,他直觀感受到發動機的強大,幾個簡簡單單的數據,就向他明明白白的說明了,為何這臺發動機,先進世界三十年。
鈦合金裝甲,輕便,防御力高。
但靜不穩定性是什么意思?
“在使用同樣的控制系統下,靜不穩定的飛機,反應時間,是靜態穩定飛機的一半。”
李云龍直白解釋。
“操作反應時間縮短一半?”
趙剛瞪大眼睛。
兩個人打仗,兩方都是拿著步槍,如果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一方反應速度是另一方的一倍,這還需要打?
“厲害!”
趙剛默默吐出一個厲害。
···
“什么?”
與此同時。
北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