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之后,有很大概率,會沉底,再也不浮起來。
“有辦法解決嗎?”
而帝國魚雷,這一概率,高達百分之三十,還多。
柴田猾回答。
技術具有共同性,他在民國的見聞,反倒是印證了眼前魚雷的漂浮機構。
“不過需要一段時間研究。”
“時間還有很多。”
鬼子大佐也不知道虎虎虎的計劃全貌。
但他知道。
他的任務,是在今年八月份之前,拿出成品來。
···
“沒問題吧?”
獨立團團部。
參謀看著手里的資料,語氣擔心。
團部竟然打算將新式武器的資料,公開刊登在報紙上,資料中,不僅僅有三視圖,甚至還包括內部結構剖面圖。
雖然不涉及核心的沖壓發動機,
制導雷達,
但估計能節省一年左右的研究時間。
“沒關系。”
趙剛笑著勸說。
也就十到十五年后的水平?
反正清單中,已經有先進當前六十年后的水平出現。
技術的代差,是無法逾越的。
再說了,
十五年的時間,也不是幾年就能彌補的,聯合起來也不行。
底層技術水平,工業制造基礎,材料技術的差距,不是團結能短時間彌補的。
況且,聯合不現實。
“是。”
政委發話,參謀也就不再擔心。
“居然還有白銀。”
參謀離開后,趙剛忍不住感慨。
完成最新的合作任務后,獨立團不僅僅拿到了每月二十噸黃金,甚至還拿到了五千萬銀元每個月。
至此,
根據地每個月銀元來到了兩億。
相當于每月五千噸。
39年是全球白銀產量的巔峰,但當年全球白銀產量加起來,也不過五千多噸。
每個月兩億塊銀元,
每年二十四億快銀元。
等于全球白銀產量暴漲十二倍,而白銀最大的消費,電子方面根本沒有發展起來,如今世界對白銀的需求,實際上每年不過是在攝影上的千余噸。
即便是后世,每年對白銀的消耗,也不過是每年三萬五千多噸而已。
供需完全失衡。
以現在的價格,暴跌個十五倍,都不為過。
而美利堅,至今依舊在死扛著,試圖穩定,甚至提高白銀價格。
也不知道,美國人的白銀法案,還能抗多久。
“加油,美利堅。”
趙剛不由得為美利堅打氣。
美國人扛的越久,根據地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
當然,
事情發展到如今,根據地也不需要擔心世界白銀價格陡降。
即便跌倒白紙價格,也無所謂。
畢竟如今根據地,每個月有三十噸黃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