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村寧次看著手里的資料,眉頭皺起。
此時,他手里的資料,是鈴木蕃二總結的,經濟課關于近期,八路軍根據地進口工業設備的數據統計。
根據大概率估計,
近期,冀南地區,進口了大量老舊甚至破損的工業設備,然后強行組建了很多工廠。
這些工廠,根本不能生產任何產品,甚至,沒有任何作用。
但那幫人,依舊孜孜不倦的建設工廠。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這些行為,肯定會有某種意義。
就好像是,當年帝國大地震之后,那些做個樣子的,為了騙補貼的家伙?
“報告。”
此時,一個參謀跑步進去,對著崗村寧次匯報:
“冀南地區的八路軍,在安排轉移。”
“轉移?”
“轉移什么?”
崗村寧次目光一閃。
“人口。”
“他們在大量轉移人口,向太岳,太行根據地轉移人口,尤其是城市中的人大量轉移出去。”
參謀回答:
“總規模,恐怕達到了七位數。”
“七位數。”
崗村寧次實名制羨慕。
七位數的轉移,
不僅僅組織難度高,而且還需要大量物力。
說明八路軍不僅僅有龐大的物力,還有著他難以想象的龐大組織能力,對根據地的控制力也非常強。
“百萬民兵。”
崗村寧次很快就明白了這個轉移計劃的實施基礎。
基本上,土八路根據地的大部分家里,都有人參加民兵,以民兵為突破口,以強大資金和物資為后盾,組織轉移并不難。
“為什么?”
接下來,就來到一個核心問題。
為什么要轉移。
“工廠轉移了么?”
崗村寧次問道。
“沒有。”
參謀回答:
“根據八路軍的宣傳口號,他們說,機器設備沒有人重要。”
“機器設備每了,還沒再買,在造,但人沒了,就真沒了。”
參謀的語氣有些羨慕。
差距啊。
帝國這邊,是人可以沒,但機器必須有,尤其是重炮,坦克,履帶牽引機等數量稀少的設備。
那更是直接命令,操作部隊必須用生命保護機器設備,如果機器設備損失了,那人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知道了。”
崗村寧次感覺不太妙。
他腦海中有一個不想的預感。
不會,
真的,
土八路那幫人,能實現年產五億發子彈,五十多萬支槍械,數千門火炮的兵工廠吧?
不會吧!
崗村寧次的不祥預感,他沒辦法印證。
不過,隨著鬼子的大規模進攻,銀元輸出被迫暫停,而美國那邊的銀元市場,也因此開始暴漲。
截至開戰后的二月下旬。
每盎司白銀已經漲至七十五美分,到達歷史最高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