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梢的一天,清晨。
太岳山區。
上村附近。
嘟···
伴隨著低沉的鳴笛聲,
一輛太行重載卡車,順著新修建的寬闊公路,駛過了上村附近,最終抵達位于上村左側五公里,新修建沒多久的巨大軍事倉庫。
“我今后要當卡車司機。”
“開太行大卡車。”
村口,看著駛過去的大型重卡,頑耍的孩童們眼神放光,語氣篤定。
雖然已經是三月末梢的時節,但太岳山區天氣依舊寒冷刺骨,地上隨處可見巨大的冰凌和厚厚的積雪,不過,孩童們都穿著厚厚的棉衣,帶著綿帽子,穿著棉鞋,倒也不覺得寒冷。
在村口空地上玩耍的愉快。
“哈哈,加油。”
一旁的老漢吧嗒了一口嘴里的旱煙,笑呵呵的說道:
“這可是咱們根據地的太行卡車,一輛車能馱載六十五噸糧食。”
“知道六十五噸糧食有多少么?”
“足夠你小子敞開吃一輩子的糧食。”
“這么多?!”
孩童們目光驚奇。
顯然,這個數字讓他們感覺到震驚。
人一天吃的并不多,但如果將時間拉長到一輩子,這個數量,即便是孩童,也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量。
尤其是窮苦,糧食稀少的根據地。
雖然如今糧食倒不像以前一樣拮據,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依舊不能算富裕,只能說吃個管飽,至于吃好,這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雖然根據地每家每戶都有豢養的有家禽,豬牛羊雞鴨,但這些家禽大部分都是準備買到市場上換錢,真正舍得吃的不多。
“還不止呢。”
“如果是大公路,還能馱載的更多,聽說有一百噸。”
“你頓頓吃撐,也一輩子都吃不完。”
老漢笑呵呵的說道。
七百五十馬力大扭矩柴油機,全輪驅動,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越野底盤,在良好路況的公路上,運輸百噸貨物并不難。
后世百噸王,也不過這個水平。
甚至發動機馬力,扭矩,以及持續大馬力輸出還有些不如。
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之間的差距,存在明顯的區別,而原型為明斯克maz—537卡車的太行重載卡車,發動機甚至千禧年后十年的頂尖水平。
“一百噸。”
孩童們紛紛瞪大眼睛。
幾個月的學習,讓他們知道,一百噸,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想要開太行卡車可不容易,必須得學習成績好,才能學會,不然根本不讓開。”
老漢說出了最終的目的。
督促孩童們學習。
學習改變命運。
隨著根據地的經濟狀況,人才狀況好轉后,根據地機構第一時間開始大規模推廣義務教育,規定孩童必須上學。
并以物資激勵和懲戒雙管齊下,保障上學率。
當然,也有根據地的修路隊,農場,工廠等以高薪吸引知識分子,讓人們看到,學會知識的實際效益。
“嗯。”
孩童們眼神也同樣篤定。
···
上村。
身著便裝的蘇正一,從那輛,被命名為太行的軍方的巨大運輸卡車上收回視線,看向身邊的孩童們。
這是一群六七八歲的孩子。
十來個。
今天一直在村口玩耍。
作為果脯軍統主動過來的人,他曾經走遍山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