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就通過了太行根據地的公路,抵達了冀南根據地邊緣。
考慮到這里已經是戰區,卡車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在一個叫南鎮的地方卸貨,交給冀南根據地的馬拉板車運輸隊運輸。
雖然是馬車。
但得益于良好的公路,每一輛能載重八百公斤物資的情況下,每天也能行進五十多公里。
五千發82迫擊炮,總計重量在六十噸左右,八十輛馬拉板車便接駁完畢。
而南鎮,距離最前線,也只有三十多公里。
于是,馬拉運輸車隊經過一夜的運輸,于第二日凌晨抵達了前線陣地。
而在同一時間。
還有一輛運輸一萬枚60迫擊炮炮彈的太行卡車,在南鎮卸貨,然后通過八十多輛馬拉板車,運輸的臨時彈藥庫,最終經過前線運輸隊,運輸到每一處防御陣地上。
···
翌日上午。
九點。
澤縣以南,某基干團三連防御的陣地。
鬼子照常發起進攻,今天負責阻擊的,是三排。
三排,也是三連損失最大的排,
持續六天的戰斗,三排傷亡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七,雖然經過了補充,如今齊裝滿員,但也就是說,三排排接近三分之二的戰士都是新兵。
即便是經過了三個月民兵訓練,兩個月正規軍事訓練。
但依舊是新兵。
沒有任何實戰經驗。
之所以冀南根據地讓這樣的部隊,和鬼子交手,倒不是沒有部隊了,也不是援兵來不及,更不是戰局危急。
而是低烈度的戰斗,尤其是低烈度的,有堅固防御工事的防御戰,非常適合新兵們成長。
不過,今天的戰斗,三連長親自來到了陣地。
進攻他們陣地的鬼子山崎大隊,雖然經過了十三天的進攻,已經是強弩之末,進攻力度每天都在降低,士氣也越來越滴落。
但三連長也不敢有絲毫大意,甚至比前幾天還要緊張。
因為昨夜團部傳來消息。
團里的四門82遠程迫擊炮,只有半個基數的炮彈了。
一個基數是八十枚。
也就是說,四門火炮總共只有一百六十發炮彈了。
雖然三連長感覺,這個數量依舊非常多。
當年,他在六八九團班長的時候,全團集合參加羅水谷阻擊戰,阻擊鬼子一個大隊,全團只有一門60迫擊炮,炮彈更是只有七發。
每一發,都需要團長親自批準。
如今還有一百六十發。
但他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他們面臨的是十幾萬鬼子大軍進攻,誰也無法預料,鬼子會不會突然發起進攻是,試圖撕開一道口子,進一步突破。
他們需要炮火,足夠的炮火,以預防鬼子突然強攻,給增援部隊時間。
所以,他只能親自上陣地,必要時候,隨時投入預備隊。
“連長,團部消息。”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通訊員跑步過來,匯報道:
“補給車隊抵達,炮火支援限制接觸。”
“好!”
三連長頓時大喜。
雖然危機解除,但三連長依舊待在陣地上,仔細觀察鬼子的進攻。
很快,他就發現了不同。
和一開始相比,現在的鬼子進攻部隊,雖然數量差不多,但炮火密度下降了不止一大截,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枚炮彈,落在陣地附近。
別說有人受傷,
甚至連壕溝都沒破壞一點,
在他看來,就這點炮火準備,還不如不準備,除了浪費炮彈,毫無意義,甚至還給敵人增加士氣。
肉眼可見的,
眼見敵人炮火不過如此,稀稀拉拉的,新兵們明顯士氣高昂了起來。
此情此景,一度讓三連長想起了當年,部隊缺槍少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