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吧?”
榆縣眾人中,一位資深軍官語氣擔憂的詢問。
前線大戰,鬼子五個師團發起連續猛攻,根據確切情報,后續鬼子還有三個師團來支援,根據地軍事壓力很大。
雖然擋得住。
但當前,部隊實力和華北地區鬼子實力依舊存在差距。
更別說包括關東軍在內的,整個國內的鬼子。
要考慮未來。
“沒問題。”
根據地經濟工業負責人昂了昂頭,語氣淡定。
他知道這位從五臺山過來的旅長擔心的是什么。
眼前巨大的服裝廠,雖然技術先進,產量龐大,對根據地經濟有巨大好處,但對于軍事力量來說,幫助不大,由于實行精兵制度,部隊目前軍裝已經足夠了。
而鬼子實力強大,還占據大量地盤,按道理,根據地應該集中力量,發展軍事實力,發展軍事工業。
這一套服裝工廠,會占用大量本來就不多的技術人員。
不過嘛,這其實是根據地普遍存在一種誤區,認為部隊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應該優先前者,但實際上,最好的辦法是兩手抓。
軍工能力,能直接提升部隊實力,但根據地經濟實力,也是保障部隊實力穩定,提升部隊實力,穩定部隊士氣的關鍵。
經濟能力,也是未來軍工能力的支柱和底牌。
畢竟,目前部隊實力,打出去不現實,哪怕全力發展,近兩年甚至三年也不現實。
沒有補給通道,沒有運輸能力,部隊缺乏大規模進攻能力。
再說了。
不趁現在,李云龍明確暗示過,等把鬼子徹底打跑了,他背后老板的技術人員,就要撤退了。
“過幾天你就知道了。”
一旁的師長壓低了聲音。
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原因,讓根據地敢抽出一定人力物力,去發展經濟,發展其他工業。
“李云龍那邊,又搞來好東西了?”
眾人眼睛一亮。
此情此景,只有一種可能。
李云龍又搞來好武器,讓部隊實力增加了。
隨著鬼子大掃蕩的深入展開,和鬼子僵持一個月之后,部隊表現出嚴重的火力不足問題。
為此,在獲得四月份武器,以及自家兵工廠能生產槍支彈藥后,獨立團進行了大規模改編,在三八六旅,獨立團被命名為火力團。
大幅度減少了一線步兵的數量。
雖然導致每月步槍數量大幅度降低,但大口徑防空機槍和捷克式機槍數量大幅度提高,提升至每月一千五百挺,其中,大口徑機槍是三百挺。
60、82、120迫擊炮數量也大幅度增加。
75毫米反坦克火炮大幅度增加,李云龍組建了一個戰防炮營,三十五個班,每個月可以獲得三十五門——這種火炮,雖然是反坦克,反戰壕,但用于工事之后,防御也很強,直射狀態下,
并且空出了一個兩個營,兩千人的規模。
這一部份部隊,用于接收一些先進武器,磨煉戰術,培訓人才。
“這次是什么武器?”
眾人連忙問道。
“可不止一種。”
師長繼續賣關子。
“不止一種?!”
眾人眼睛明亮如燈泡。
獨立團出品,必屬精品,無論是60迫擊炮,還是82迫擊炮,還是120迫擊炮,都大幅度,甚至質變的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
飛機雷達就更別說了。
自從有了殲一和雷達,鬼子飛機進來,就被擊落,沒有一架活著回去,前不久三十架硬是一架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