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帝國參謀本部的干擾和影響,帝國技術部門很多人只重視發動機,無腦的追求大馬力,追求小體積發動機,追求可靠性高的發動機,以至于,導致同為重要動力系統的變速箱,很少有人關注。
技術投入嚴重不足。
但變速箱,也是非常重要的動力系統組成,甚至可以說,不次于發動機,因為沒有變速箱,發動機的動力,就根本無法傳輸到輪子和履帶上。
想到這里,柴田猾想起了八路軍的太行卡車。
硬化平整路面,最大載重達到了一百噸,未鋪裝路面,也能達到六十五噸載重的太行卡車,強大的不僅僅是那七百五十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還有變速箱,以及傳動系統,底盤···
作為技術監督,柴田猾深知其中技術的巨大差距。
“帝國任重道遠啊!”
他嘆了一口氣。
帝國的目標,是趕上土八路,但是····其他武器他不知道,但單單一個太行重卡,就能讓日本全力追趕十年,甚至更久。
更別說,還有無線電···
每秒五十次的跳頻,至今都讓柴田猾感覺絕望。
“納尼?”
“你再說一遍?”
“這怎么可能!”
就在柴田猾恍惚絕望間,突然,一個電話參謀猛然驚呼起來,語氣中,充滿了難以置信,隨后他向柴田猾匯報,語氣驚慌失措:
“大佐閣下。”
“大作閣下。”
“前線匯報,一式中戰車遭遇敵人反戰車火炮伏擊,被擊穿。”
“只擊穿?”
柴田猾問道。
作為技術監督,柴田猾深知帝國和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
雖然根據戰場情報,敵人裝備的反坦克火炮只有七十五毫米,理論上,六十毫米厚的大傾角的一式中型戰車前裝甲是可以擋住75口徑的反戰車火炮。
但是!
這里的理論,是使用的帝國技術標準,即可以擋住帝國的75技術研制的反坦克火炮。
而敵人的75毫米火炮,疑似是德國人的型號,使用了大裝藥長身管的型號,增加了炮彈初速和威力,穿甲能力比帝國的75毫米火炮強大很多。
甚至土八路的炮彈更加先進。
或者說,用料比德國人更好,都是使用的鎢合金。
這是世界上最適合作為穿甲彈的金屬,
甚至連機槍子彈,都有鎢合金彈頭。
穿甲能力極強。
理論上,即便加上十毫米的履帶,也不可能擋住敵人的鎢合金穿甲彈。
更別說,帝國缺乏使用坦克的經驗。
長期和民國部隊作戰,欺負缺乏坦克,缺乏反坦克火力的民國部隊,導致帝國蝗軍的坦克戰術非常落后,遠遠落后于諸國列強。
“根據前線車組匯報。”
不出柴田猾所預料,這一次不僅僅是擊穿:
“十八號坦克,正面裝甲帶被擊穿,炮彈還繼續深入,從尾部穿出。”
柴田猾:·····
他知道擋不住。
這一次,他帶著帝國坦克,除了測試敵人火力外,還要測試坦克車組在民國土地上的運行狀況,好做進一步改進。
為已經立項,并且原型都研制出來的三式中戰積累研究資料。
但從頭到尾被擊穿,這是不是差距也太大了?
帝國得多厚實的坦克裝甲,才能擋住敵人的火炮?
···
與此同時。
澤縣以南、
城外的第一道陣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