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我忽然不想出去玩了。”
出去玩哪有在家里玩舒服。
“傻樣,去買年貨啦。”
徐慧真拉著何雨柱出了門,整個煙袋斜街已經洋溢著過年的氣氛。
店鋪門臉都已經打掃一新,這邊也多出了一些攤販,售賣一些過過年才會有的物品,爆竹,煙花,年糕,模板印的門神,灶王爺佛像,供佛用的花,蜜供等。
“這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就要過年了。”何雨柱很感慨,從初夏的時候自己穿越而來,不知不覺已經半年多了。
“是啊,年初的時候我還是在家里上學的小丫頭,這一眨眼,我在京城也有了自己的小酒館。”
何雨柱很很快就收斂了心神,既然來了就安心的在這里過日子,拉著徐慧真離開了煙袋斜街。
老京城的在進入臘月之后家家都開始準備忙著過年,尤其是過了臘月十五。
過年是大事,過年之前要做很多的準備,要買很多的東西,吃的,用的,穿的,帶的,耍的,玩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稱為年貨。
走在街上,不時的可以聽見童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清脆的童音從耳邊飄過,聽上去是那樣的祥和快樂,是啊,過年的時候對很多大人或許已經膩了,可是對于孩子來說,過年就是天大的喜事。
徐慧真忽然說:“壞了,忘記把雨水帶出來了。”
“你也別慣著她。”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徐慧真對何雨水開始關心起來,衣食住行都很仔細地打理,師娘也放心,見徐慧真做事穩妥,也就把照顧何雨水的責任交給了徐慧真。
“哪有你這樣當哥哥的對妹妹太苛刻了,雨水這么乖,你還經常不滿意。”
“行啦,咱們出來的時候就不要說她了。”
“行,那你覺得咱們要買什么?”
徐慧真掰著手指開始算起:“衣服都做了,肉食也不缺,日用品你平時也準備的很多,這三種都不要買,只要買一些過年的禮物,祭灶的用品,鞭炮煙花等。”
何雨柱說:“那買這些東西是去大柵欄還是去廟會?”
大柵欄里可以說是應有盡有,這些東西都可以置辦的齊全,尤其是勸業場,180個商鋪賣什么的都有。
“還是去廟會吧,那邊熱鬧。”徐慧真想一想說。
距離最近的就是廣甸廟會了。
廠甸指的是琉璃場外的空閑地,琉璃廠是京城一條古老的文化街。
最早的時候遼代稱之為海王村,到了元代這里設立了燒制琉璃的窯廠,清朝的時候將琉璃窯廠遷到了京西的門頭溝地區,這里只留下了琉璃廠和廠店的街名。
徐慧真道:“你別哄我了,廠甸廟會是過年后才熱鬧,還是等過了年再去。”
“是嗎,我不熟啊。”何雨柱說。
“你呀,就是懶,今天是隆福寺廟會的日子,咱們去隆福寺。”
徐慧真打頭走,然后說:“京城內外每個月都開放的廟會大小有40多處,最著名的有5個,一二九十開廟的隆福寺,逢三開廟的宣外下斜街土地廟,逢四開廟的花市火神廟,逢五六開廟的內大街白塔寺,馮七八開廟的護國寺。”
何雨柱算了一下陰歷,今天是隆福寺廟會的日子。
何雨柱也沒有騎自行車,伸手攔了三輪黃包車,解放前人力黃黃包車比較多,就是人在前面跑,后面拖著兩個輪子的,駱駝祥子拉的那種,現在這種已經不多了。
現在都是自行車頭,后面拖著一個黃包車,可以在前面直接蹬,這樣比較節省力氣。
后面還是黃包車的式樣,何雨柱扶著徐慧真上來坐下,這下緊挨著坐在一起。
主要還是車輛的寬度不夠,冬天的衣物也比較厚,勉強的坐著兩個人,身子和大腿都要緊挨著,好在衣服比較厚實,忍一忍就過去了。
“去隆福寺。”
“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