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里外外怎么虧的都是自己家?
何雨柱看看了一陣熱鬧易中海這下又向外掏了不少的錢,這才解決有毒豬頭肉的問題。
熱鬧看完這才鎖門去上班。
徐慧真見到何雨柱就問:“你們四合院發生什么事情了,早上有人吃吃早點的時候就說,你們院里的賈東旭賣的豬頭肉有毒的?”
“這個事情啊,說來話長了,走進屋里我和你慢慢的說。”
何雨柱把事情前后說了,徐慧真驚訝地說:“你說他們想要弄咱們的配方?”
“是啊,所以我就將計就計給了他們一個用大煙的配方,誰知道他們真的上當了。”
“就你會坑人,這下把那個人坑進派出所了吧,你也不怕他回頭出來的時候再找你算賬。”
“誰讓他想坑咱們了?活該再進去坐牢。”
何雨柱和徐慧真說了一段話,然后就推著三輪車出去了。
現在已經到了初夏,各種水果蔬菜陸續的上市,何雨柱經常會推著三輪車買菜。
借機把買到的東西送進空間里,儲存大量的新鮮蔬菜,留著冬天的時候再賣。
去年春節前只賣了1000多斤,今年就要擴大規模多賣一些大大棚蔬菜。
一晃眼夏天就過去了,今年的夏天過的比去年好得多,有了收集起來的大冰塊,睡覺的時候在房間里放上一塊,可以保證屋子里氣溫只有20來度,能夠睡個安穩的覺。
時間很快到了秋天,何雨水都上二年級了,身子不再是之前的豆芽兒,這一年多的伙食,讓何雨水吃胖了許多,臉上胳膊上都是肉嘟嘟的,很是可愛。
這天放學后,就說:“哥,給我買個兔兒爺唄。”
兔兒爺就是月宮里面嫦娥抱的玉兔,
“兔兒爺”是老北京傳統節令玩具,也是老北京中秋節習俗的標志之一。
每逢中秋佳節,人們將“兔兒爺”請出來,奉上瓜果月餅祭拜,祭拜完后的“兔兒爺”搖身一變成了孩子們的玩具,新的“兔兒爺”再被請進家。
據說這一習俗始于明代晚期并沿襲多年,泥塑北京“兔兒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早年間老北京的傳統中秋節,可不只是品月餅、賞月亮,還要祭拜“兔兒爺”。
祭拜“兔兒爺”寄托了舊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寓意事業興盛;“坐葫蘆兔兒爺”,“葫蘆”與“福祿”同音,寓意福祿雙全。
進入秋天過了陰歷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了出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地方到處都是兔兒爺的攤子。
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兔兒爺雕塑擺的到處都是。
前來買兔兒爺的大人小孩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回憶起那時滿大街兔兒爺的時光,曾深情地說:“童年時候兔兒爺就是中秋節的象征,沒有了兔兒爺好像就不是中秋節。孩子們都得買兔兒爺,大家都覺得要是連兔兒爺都不買那還怎么得了。”
“行啊,我帶你去五牌樓,那兒的兔兒爺最齊全。”
何雨柱帶著雨水出門,來到五牌樓找到一處兔兒爺的攤位,何雨水挑挑揀揀,選了一個最花的最漂亮的兔兒爺抱在了懷里。
何雨柱又挑了幾個,都買了下來。
順便又去果攤上買了葡萄,石榴,西瓜,香瓜等水果。
過來后把幾個網兜都放在桌上。
徐慧真對于何雨柱的大方,早就見怪不怪了,無論買什么吃的,都買的特別多。
一轉眼的功夫,就被吃的七七八八,她都懷疑何雨柱的肚子到底能裝多少水果。
中秋節普通的工廠店鋪都是放三天假的,從八月十三放到十五。
不過何雨柱的鹵肉店現在生意最好的時候,也就不再放假,他把假期放在了15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