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也逐漸適應了用新的工作方法,很多事情都需要開會討論,和其他幾個人交流意見。這有兩個會議,一個是三人組成的書記會,然后才是五人組成的班子會。
呂曉宓對何雨柱的態度很尊敬,工作認真負責,只是態度有些疏遠,倒也相安無事,度過了盛夏。
“聽說了嗎,這小食堂終于辦不下去了。”這天午間休息,許小妹忽然來了這一句。
“什么小食堂”
許小妹說:“就是四合院里的食堂,昨天鬧掰了,今天各家各戶還會去自己做飯。”
何雨柱問:“為什么”
許小妹說:“我聽娘說,是賈張氏吃的多還好吃懶惰,眾人都很有意見,然后就吵了起來。”
城市里和農村不一樣,城市每個月都有定量,辦起了小食堂,并沒有多余的糧食,所以在小食堂吃飯并不能多吃。
可賈張氏卻不一樣了,她每一頓都敞開著吃,別人吃兩碗,她能吃三碗。
剛開始的時候易中海還可以壓著,可時間長了,別人積攢了不少的怨氣,這終于在昨天爆發出來。
一個個指責易中海偏心他徒弟家,不光賈張氏吃的多,還有秦淮茹他們幾個人多吃了糧食,不公平。
“為什么關秦淮茹什么事”
許小妹反問:“不知道秦淮茹還是農村戶口嗎”
“這個我沒有注意,她沒有登記城市鎮戶口嗎”
剛解放的時候戶口管理不嚴,并沒有城鎮戶口,農村戶口直說,可是五五年的時候,就定了下來。
許小妹說:“秦淮茹還有兩個孩子都是農村戶口,他們在農村有地分到的糧食全部都是帶著殼的,不是加工過的。”
城市分的定量可以直接拿著糧本到糧店買米買面買各種雜糧。
但是農村分的糧食就不一樣了,全部是帶殼的,雖然也是30斤的定量,但是去了外殼,就會少了許多。
秦淮茹他們上交的糧食比別人少,可吃的反而比別人多,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何雨柱說:“看來我之前決定不在四合院吃飯是對的。”
許小妹嘆氣道:“你們一家是躲過去了,可我爸他們就倒楣了。”
何雨柱呵呵地笑了笑,這四合院的事情還是少摻和,就可以省不少的事情。
下班之后何雨柱回了一趟四合院,果然各家各戶都升起了炊煙,回歸到各自做飯的時代。
易中海看到何雨柱進來有些意外,隨口打了一聲招呼。
何雨柱問:“一大爺,這怎么今天沒有在一起吃食堂呀”
“你你能不知道”易中海看到何雨柱的手上拎著肉盒雞蛋等食物,就知道他已經收到了消息,小食堂已經解散。
沒有好氣的說:“昨天老大媳婦才回來,她能沒有和你說”
何雨柱想了一下才想到易中海說的老大媳婦是許小妹。
要不是易中海的提醒可以注意,已經忘記,許小妹已經嫁給了他家的老大易文鼎。
“你不說我都忘記了,許小妹還是你的兒媳婦。”
易中海氣的要命,這老大的媳婦只是結婚當天的時候進了家門,然后就去了她姐姐家住。
別說自己這個公公了,就是易文鼎這個丈夫,都沒有見過自己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