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1300萬的投入所換來的成果可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位于上環地區的兩棟宏偉壯觀的商業寫字樓已然全部成功出租出去,何雨柱如今只需悠然自得地坐等豐厚的租金源源不斷地流入自己的口袋即可。
而在北角與鲗魚涌兩地,則各自擁有一片廣闊無垠的土地,可以在此分別興建起兩棟氣勢恢宏的工業大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500萬現金預計會在接下來的半年至一年時間內予以歸還。
除此之外,何雨柱名下的各類物資更是價值連城,粗略估算下來,其總值已然超過千萬之巨。
只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這些物資目前尚未實現變現,但相關信息早已釋放出去,而杜維芳眼下的重要任務便是將這批寶貴的物資順利售出。
至于何雨柱本人呢,他在預留出一部分必要的周轉資金之后,毅然決然地決定要將其余所有的錢款盡數用于購置土地,并著手規劃建造更多的工業大廈。
這時,杜維芳不解地發問:“您為何如此篤定地看好香江的工業發展前景呢?要知道,相較而言,打造商業中心似乎才是最為暴利的選擇啊。”
面對這樣的疑問,何雨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雖然大家心里都清楚蓋寫字樓遠比蓋工業大廈更為有利可圖,但其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與難處。
就拿中環來說吧,這里本應是商業繁榮之地,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中環所有大廈的所有者竟然無一例外全是洋人!
華人企業想要在這里立足簡直難如登天。
這背后其實有著深層次的原因——當局似乎有意對華人的生意進行打壓,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拒之于高檔寫字樓、金融等高利潤行業之外。
無奈之下,華人只能被迫選擇從事相對較為艱苦的工業生產領域,開設工廠來生產各類產品,隨后再交由洋人的銀行去銷售。
如此一來,洋人輕輕松松就能賺取巨額利潤,而華人卻只能辛辛苦苦掙得那點微薄的血汗錢。
話說回來,如今不過才剛到1961年而已,整個社會依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面對這樣艱難的處境,何雨柱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暫時避開競爭激烈且充滿歧視的中環地區,轉而在北角這種稍顯偏僻的地方默默積蓄力量。
他計劃先建造一批工業大廈,一部分用來出租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以獲取穩定租金收入;另一部分則留作自用,以便更好地開展自身業務。
接著,充分發揮出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大力投入到產品生產當中,并精心管理運營,一點一滴地積攢起寶貴的利潤。
就這樣穩扎穩打,逐步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與實力的提升。
因為他深知,唯有等到20世紀70年代廉政公署正式成立之后,整個經商環境才有可能得到顯著改善,屆時華人企業或許才有機會真正嶄露頭角,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要不然如今那些華人探長絕對能夠輕輕松松地拿走相當大的一部分利潤!
聽完何雨柱這番詳細的解釋之后,杜維芳那原本有些迷茫的眼神終于變得明亮起來,她對于當前的局勢算是有了更為清晰、透徹的理解與認知。
這時,只見何雨柱微微皺起眉頭,一臉認真地開口問道:“那么目前咱們這邊的生產情況到底如何呢?”
杜維芳輕輕笑了笑,語氣輕快地回答道:
“普通的五金生產一切都進展得十分順利,各類零件均已成功上架并開始對外銷售。而且啊,就連咱家都已經運送了一批貨物前往南洋那邊去售賣,市場局面已然成功地被我們給打開!”
何雨柱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思忖著:
雖說自己手頭并沒有現成的銷售渠道,但好在杜家在這方面可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要知道,他們在南洋可結識了眾多的熟人好友,自然也就掌握了不少的門路,可以將這些五金產品順利地推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