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釘截鐵地反駁道:“你試試看!你要是不帶孩子回來,看爹會不會讓你進家門!”
她心里清楚得很。
公公何大清平日里對孫輩那可是捧在手心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疼愛之情溢于言表。
若何雨柱真敢空著手回去。
以何大清的脾氣。
絕對會大發雷霆。
說不定真會把他拒之門外。
何雨柱聽聞妹妹所言。
一時語塞。
竟不知如何作答。
他心里清楚。
在四合院外。
自己憑借一手精湛廚藝。
在飲食行業闖出了一片天地。
不僅為大眾呈上美味佳肴。
還間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也算是小有名氣。
可一旦回到四合院。
面對父親何大清。
所有的風光都瞬間消散。
何大清辛苦了大半輩子。
如今上了年紀。
最大的心愿便是闔家團圓。
兒孫繞膝。
享受天倫之樂。
何雨柱這些年一心撲在事業上。
在個人生活方面毫無進展。
沒能讓父親如愿。
在老爺子面前。
自然自覺矮人一頭。
底氣不足。
踏入此地。
映入眼簾的環境。
與往昔相較。
足有九成仍留存著那古色古香的韻味。
街道兩側。
建筑盡顯古樸典雅之態。
青瓦整齊排列。
在日光下泛著淡淡的幽光。
白墻潔凈。
偶有歲月斑駁的痕跡。
無聲訴說著過往。
此地雖說在繁華程度上難與港島比肩。
可出租車行業倒也早早興起。
追溯至解放時期。
一家出租車公司便在此成立。
彼時公司運營的車輛。
皆是從敵人手中繳獲而來的各式小轎車。
這些小轎車。
因年代久遠。
款式顯得陳舊過時。
車身漆面剝落。
部件也時有故障。
可在物資匱乏的當時。
那無疑是令人稱奇的稀罕物件。
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時過境遷。
何雨柱憑借自身努力。
成功生產出數量可觀的212車型。
隨后。
其中一部分嶄新的212車型被調配至出租車公司。
這些新車。
車身線條硬朗。
漆面嶄新锃亮。
發動機轟鳴有力。
它們的到來。
恰似一股清泉注入。
為略顯沉悶的出租車行業注入了蓬勃的新活力。
一時間。
街頭巷尾皆是人們對新車的熱議。
如今。
城內出租車公司在諸多繁華地段和人流密集區域。
如大型商場、醫院、學校附近。
均設有固定候車區。
極大地方便了乘客打車出行。
在沒有電話叫車、網約車尚未興起的當下。
這些候車區成了人們打車的主要選擇。
每個候車區都貼心地搭建了簡易的遮雨棚。
棚下安置著長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