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何雨柱憑借著來自未來的敏銳洞察力,精準地察覺到當下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絕佳時機。
若能果斷出手,購買土地建造工業大廈,而后巧妙布局,在1965年或1966年,趁著市場行情攀升至高位之時,將這些精心打造的工業大廈果斷出售。
如此這般環環相扣的操作,不僅能夠如同在洶涌波濤中精準掌舵一般,巧妙避開金融危機即將帶來的驚濤駭浪與巨大損失,還能憑借對市場走勢的精準判斷,從中斬獲極為豐厚的利潤。
細細想來,這無疑是一筆經過深思熟慮、精于算計,極為劃算的生意,一旦成功,足以改變公司乃至他個人在香江的商業格局。
一旁的廖烈櫻聽聞何雨柱的計劃,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驚訝之色,情不自禁地脫口問道:“咱們公司如今已經坐擁28棟工業大廈了,規模已然十分可觀,在業內也算小有名氣,你為何還要繼續蓋工業大廈呢?這計劃聽起來實在是太過激進了些。”
她眉頭輕蹙,對何雨柱看似大膽冒險的計劃感到困惑不已。
何雨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溫和的微笑,輕輕點了點頭,而后耐心地解釋道:“你有沒有留意到,今年的生意相較去年,有著極為明顯的起色?”
實際上,自1959年起,香江的商業環境便如同被春風輕柔拂過,逐漸從之前的低迷中回暖復蘇。
1959年時,進出口總貨值僅為81億元,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這一數值雖說不上慘淡,但也難言樂觀。
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到了1961年,這一數字便如火箭般大幅攀升至99億元,如此迅猛的增長勢頭,在短短兩年間得以彰顯。
這一清晰且顯著的數據變化,無疑有力地表明,香江的經濟正以一種蓬勃向上的姿態飛速發展,市場需求也隨之與日俱增,愈發旺盛。
而且,何雨柱憑借自己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判斷,這種上升趨勢并不會在短期內戛然而止,還將持續數年之久,一直延續到1967年之后,才會因金融危機的沖擊而遭受波折。
在這期間,地價的上漲態勢更是尤為引人注目,以中環的舊樓為例,其出售價格從原本的400平方尺,一路如同坐了直升機般飆升至1000平方尺,即便價格漲幅如此之大,令人咋舌,可市場依舊呈現出購銷兩旺的繁榮景象,買家們如同發現了寶藏一般趨之若鶩,賣家們則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賺得盆滿缽滿。
廖烈櫻眉頭輕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隱憂,鄭重其事地提醒道:“你可別忘了,公司目前還有1500萬的貸款尚未償還呢!”
這筆數額龐大的欠款,猶如一座沉重的大山,時刻沉甸甸地壓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之上,成為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然而,何雨柱聽聞此言,卻顯得極為淡定從容,只見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輕松回應道:“放心吧,咱們再借一年,等到1963年的時候再去償還也不遲。”
原來,那1500萬的貸款年利率僅為一分,細細換算下來,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不過150萬而已。
以如今何雨柱公司蒸蒸日上的盈利能力,這區區150萬的利息支出,在他眼中實在算不得什么。
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猶如一臺高效運轉的印鈔機,僅僅只需半個月的時間,便能從源源不斷的營收中輕松賺取回來這筆利息錢。
所以,就目前的經營狀況而言,利息壓力對他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全然不足為懼。
不過,倘若要超出1500萬的額度來歸還貸款,那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
何雨柱精心規劃的這一年資金安排恐怕就要捉襟見肘,許多既定計劃,諸如擴大生產線、開拓新市場、研發新產品等,都將因為資金短缺而難以實施。
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一年恐怕就什么大事都做不了啦,公司發展的步伐也將因此而被迫停滯。
不僅如此,何雨柱腦海中還萌生出一個大膽且富有挑戰性的想法——拿現有的工業大廈去做抵押貸款。
他深知,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雖然看似繁榮,但競爭也愈發激烈,若想在這片紅海中開辟出更廣闊的天地,就得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