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型機床到高功率的生產線機械。
一旦啟動運行。
其耗電量堪稱巨大。
按照現有的電力供應水平來衡量。
肯定是遠遠無法滿足這兩個工廠的正常生產需求的。
所以,當下時間緊迫。
我們得爭分奪秒。
第一時間趕緊聯系中華電力公司。
跟他們詳細說明我們即將新建工廠的規模。
預計的用電峰值以及日常的用電需求等情況。
讓他們憑借專業能力和資源。
想辦法擴大電力供應。
保障我們后續工廠的用電。
否則,即便我們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將工廠建成了。
最終也只能因為缺電而無法正常運轉生產線。
屆時,無論是前期的投入成本。
還是未來預期的收益。
都將付諸東流。
那可就損失慘重了。”
原來如此,何雨柱聽到旁人一番剖析,這才如夢初醒,眉頭瞬間擰成了個“川”字,真切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心里清楚,在這繁華喧囂又寸土寸金的香江之地,電力供應格局向來頗為特殊。
長期以來,此地的電力供應牢牢地被兩家公司專營,如同兩座大山,難以撼動。
港島以及周邊星羅棋布的一眾海島,毫無例外地,全部仰仗港燈集團負責電力供應。
從高聳入云的商業大廈,到街頭巷尾的尋常小店,從徹夜通明的寫字樓,到溫馨寧靜的居民住宅,港燈集團的電流日夜不息地輸送著。
而九龍半島那邊,中華電力公司獨占鰲頭,獨家撐起供電的大梁。
繁忙的碼頭裝卸貨物,工廠機器轟鳴運轉,背后都是中華電力公司的電力支撐。
屯門自然也未能例外,同樣被納入中華電力公司的供電版圖之中,這片土地上的日常運轉,也離不開中華電力穩定的電力供應。
何雨柱陷入沉思,在心底反復權衡利弊,腦海中各種念頭如走馬燈般不斷閃過。
許久之后,他緊抿的嘴唇終于緩緩張開,開口說道:“咱們這邊的公司得先緊鑼密鼓地開展建設工作。
從打地基開始,一磚一瓦都要精心籌備,建筑材料要嚴格把關,施工進度要合理安排。
等一切都籌備得差不多,基礎設施就位,水電管道鋪設完善,道路平整暢通,人員調配妥當,各個崗位都安排好專業且負責的人員,再去和中華電力公司好好洽談一番。
洽談時,要帶著十足的誠意,詳細闡述咱們工廠未來的規劃與前景,盡全力爭取讓他們加大對咱們工廠區域的電力供應,這可是保障后續生產運營的關鍵一環。
電力要是跟不上,機器轉不起來,訂單接不了,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在這片寄予厚望的土地上,除了早已規劃得明明白白的機械廠和車輛廠之外,何雨柱的心中還藏著一盤更大的棋局。
他打算再建設其他的廠房,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
不僅要生產機械、制造車輛,還計劃涉足電子、化工等多個領域,將這片土地打造成一塊產業高地,帶動周邊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