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美國的糧食價格則貴得多。
尤其是在近年來,美國氣候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收成頗為可觀。
以小麥為例,其價格相對較高,一般維持在每蒲式耳1.45美元,如此價格差異,也成為這條航線貨物調配的重要考量因素。
蒲式耳是美國特有的容積單位。
其概念類似古代中國的升與斗,在糧食計量領域廣泛應用。
具體換算為,一蒲式耳等于27.216公斤。
經過精確換算,每公斤小麥價格僅為5.32美分。
玉米價格更是低至2.38美分。
換算到斤這一常用單位,一斤小麥價格約為0.207元。
一斤玉米價格則約為0.093元。
需著重說明,此處提及的價格僅僅是離岸價。
僅涵蓋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的成本。
尚未囊括運費、保險費等后續產生的其他費用。
在實際貿易流程中,這些額外費用如運輸途中的海運費用、為貨物安全投保的保險費用等,都會層層累加。
一旦加上這些費用,糧食的最終成本會顯著增加。
即便如此,將所有成本核算完畢后,該價格相較國內糧食價格,依舊處于高位。
然而,考慮到國內糧食供需的復雜狀況,國家仍需耗費大量外匯用于糧食采購。
這一舉措旨在確保國內糧食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保障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糧食需求得以滿足。
維持社會的穩定與民生的安穩。
而何雨柱身處這一復雜局勢之中,在不為人知的暗處積極謀劃。
巧妙調動自身積累的人脈資源,打通各類隱秘渠道。
他將從海外運抵的糧食,小心翼翼地轉運至羊城港。
隨后精準對接,將這些糧食提供給內地的領導們,助力解決糧食調配等關鍵問題。
在當時緊張的局勢下,國內糧食供應缺口巨大,情況萬分危急。
通過這一巧妙的迂回策略,從第三方國家輾轉采購糧食,成功化解了國內糧食供應的燃眉之急。
與直接從美國采購相比,成本大幅降低。
避免了因美國市場的高價及諸多附加條件帶來的高昂支出。
為國家節省了相當可觀的外匯儲備。
這一成果對國家經濟穩定和民生保障意義非凡。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賽莉,全然不知這背后復雜的局勢和深遠影響。
她單純地以中間人的身份,活躍于業務之中。
賽莉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深耕美國積累下的人脈資源。
精心篩選出信譽良好、產品質量過硬的優質供應商。
同時在背后默默協調各方,確保供應商能按時足量提供貨物。
她置身于復雜交易鏈條之外,對其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和政治博弈毫無察覺。
此刻,賽莉站在眾人面前,身姿挺拔,信心滿滿地拍著胸脯。
用篤定的語氣說道:“糧食方面絕對沒有問題,一切都進展得非常順利,供應商那邊按時交貨,運輸也沒有出現任何延誤。”
何雨柱內心的隱憂如影隨形,尤其是在遠隔重洋的美國,他的人脈網絡稀疏,根基尚淺。
諸多事務難以憑一己之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