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對建筑藝術的極致追求與商業布局的長遠考量,他不惜重金,遍訪全球,最終誠摯邀請到業界聲名赫赫的頂尖設計師。
在漫長的籌備與雕琢過程中,他們日夜研討,對建筑的每一處線條、每一個空間結構,乃至每一扇窗的朝向、每一塊磚石的質感,都進行了精雕細琢,一心要打造出一座獨一無二、極具開創性的地標建筑。
歷經無數個日夜的緊張施工,大廈終于傲然矗立。其外觀氣勢恢宏,流暢的線條宛如靈動的樂章,在日光的輕撫下,玻璃幕墻折射出迷人的光芒,盡顯現代建筑的獨特魅力與科技質感。
走進內部,更是別有洞天,高速電梯平穩且迅捷,眨眼間便能抵達任意樓層。
智能化的辦公系統一應俱全,從智能門禁到自動化的辦公設備,為入駐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
他經過深思熟慮,將這座凝聚無數心血的大廈租給了實力強勁、具有深厚中資背景的中藝公司。
在他看來,這無疑是一次雙贏之舉,既能讓大廈物盡其用,發揮最大價值,又能助力中藝公司拓展業務版圖。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正常的商業合作,竟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英美當局的強烈關注與極度不滿。
隨后,一系列超乎常理的詭異事件接踵而至。
清晨,當租戶們像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準備開啟一天的工作時,卻驚異地發現,辦公桌上的電話如同失靈一般,聽筒里只剩下死寂的忙音。
無論怎樣反復撥打,號碼撥了一遍又一遍,嘗試了各種方法,甚至更換多部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外界的任何號碼,仿佛整座大廈瞬間被隔絕在了一個無聲的世界里。
維修人員多次帶著專業設備,一絲不茍地對電話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從線路鋪設到交換機設置,從室內分機到室外基站,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問題的角落。
可無論他們如何細致排查,問題就像故意捉迷藏一樣,始終不見蹤跡。
這一狀況猶如一記沉重的悶棍,重重地打在了星光行的出租業務上。
許多潛在的租戶,原本滿心歡喜地考察星光行,可一旦聽聞電話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擔憂辦公通訊受影響,便紛紛如同驚弓之鳥,望而卻步。
星光行向來憑借絕佳的地理位置,周邊交通樞紐環繞,商業氛圍濃厚,加之建筑品質過硬,外觀氣派、內部空間布局合理,在寫字樓市場備受矚目。
但如今,電話問題如同一朵揮之不去的烏云,持續籠罩,致使各個樓層難以順利出租,陷入了進退兩難、尷尬萬分的經營困境。
就在這個星光行陷入僵局的關鍵時刻,置地公司憑借其在商業領域的敏銳洞察力,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商機。
他們迅速行動,主動找到了霍英冬,鄭重地提出以3750萬港幣的價格收購星光行。
乍一看,相較于星光行高達3000萬的總投資,這一報價似乎相當誘人。
畢竟,從賬面上算,霍英冬能在這筆投資中穩穩賺取750萬港幣的利潤,這對于任何一個投資者而言,都是一筆看似不錯的收益。
然而,當深入剖析當時的房地產市場行情,將星光行的地段、建筑規格、潛在商業價值等綜合因素納入考量,與同期類似地段、同等規模商業地產的市場成交價進行詳細比對后,便會驚覺,置地公司給出的這一收購價格,實則遠低于星光行應有的市場價值,遠遠未能充分體現其真正的商業潛力。
面對置地公司拋出的收購提議,霍英冬獨自佇立在辦公室窗前,凝望著窗外那座傾注了他無數心血的星光行大廈,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自投身于星光行項目以來,他日夜操勞,投入了難以計數的時間與精力,大筆資金也如流水般源源不斷地注入其中。
這座大廈,不僅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更承載著他宏大的商業理想,凝聚著他對未來的諸多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