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忙勒馬站定,高聲喝道“賊反馬而來,諸君切莫膽怯,隨我迂回迎敵,等待救援”
幸好他們目下處于密林之中,林中的樹木和草枝對鮮卑的雄烈戰馬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這對他們這些散兵游勇而言,是好事。
儯幔等人即使回身,也不可能傾盡全力縱馬狂奔,這對劉儉一眾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漢騎旋即轉道,朝著另外一個方向匆匆遁走。
一邊走,劉儉還一邊不忘吩咐眾人,用弓箭向著后面鮮卑人來的方向再射,就算是命中率低,但只要能夠阻擋住對方的步伐,就夠
儯幔轉頭來追,卻發現對方那幾些漢軍調轉了馬頭,他們不但改道,似乎還知道要搶占上風的位置,正好可用有利的角度和己方對峙。
“漢狗狡詐”
儯幔冷哼一聲,旋即也轉向了另外一條路。
鮮卑人加快馬匹的速度,盡量與對方保持平行的位置,如此一來就可以上下互射,就算是搶不到上風,也不讓這幾個膽大包天的漢騎再占到什么便宜。
在馬上,鮮卑人果然是有本事的
劉儉心中暗道,手下不敢有絲毫大意,此時此刻他也不能輕易再改變方向了。
“莫放箭了保持隊形,保持速度,不要比賊人慢。”眼看胡人越來越逼近,劉儉側身向身后幾人又改了命令。
“少郎君,不放箭如何使得”
“見機行事,莫讓賊人合圍我等。”劉儉交代道。
現在最好的方法,是打持久戰,時間越久對己方越有利,可若要持久,那就要節約箭支。
戰法和馬匹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雙方此刻的心情。
劉儉清楚對方的底細,但鮮卑不清楚他們的底細,時間越長,他們越是沒底。
鮮卑人縱馬直追,原以為會短兵相接,現在倒變成看誰跑的快,實在憋屈。
他們的時間本就不充裕,若是這么耽擱下去,萬一對方的郡兵真的趕到,那后果實在難料。
當然,郡兵支援什么的,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未己,胡人隊伍逼至側面相距六十步的位置,之后再未逼得更近,否則反倒容易讓雙方距離越拉越遠。
他們仗著人多勢眾,不斷發出粗獷的大笑聲,想要打擊漢人的士氣,時不時又有骨箭沖對面飛去,只不過處于下風位置又距離太遠,倒是沒有命中的可能性。
劉儉側頭觀察,粗略估算了一下雙方的距離,一切已然是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迅速地從箭壺中抽出一支羽箭,全身重心轉移到自己馬匹上的簡易馬蹬上。
不錯,劉儉的馬是安有雙馬鐙的。
這個年代大部分騎士使用單馬鐙,雙馬鐙沒普及,因而劉儉暗中給自己配備了一幅,平日里不示人,只為到關鍵時刻,自己一個人用。
有些東西,時機不到,不宜外露,也不宜做過多的宣傳推廣。
好東西若要問世,終歸得看時機。
他的雙馬鐙雖然簡易,但相比于其他人,卻也足夠好用了,至少能大幅度增強穩定性,從而間接的提升騎射的命中率。
扭腰回身的過程中順勢張開弓弦,瞄向相距最近一名沖在最前面,也是叫嚷的最歡的胡人。
那胡人從始至終都沖在隊伍最前面,仿若正是這隊馬賊的頭領,這種情況之下,擒賊當然要先擒王。
射移動的物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還是在顛簸的馬背上,然劉儉眼下處于上風,又兼馬蹬的優勢,有三分自信能制造一些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