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節、王甫、張讓與清流勢不兩立,為一勢力
渤海王劉悝秉持著兄終弟及的信念非覺得自己能當天子,也為一派
世族公卿中的袁家,周家,楊家冷眼旁觀,亦為一派,可謂百花爭鳴,各自斗艷。
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劉宏奇跡般的位了。
要知道,渤海王劉悝可是漢桓帝劉志的親弟弟,特別是劉志臨死前還把劉悝的級別改回了郡王,這也許多少體現出了一點“兄終弟及”的意思。
劉悝也秉持著這個信念,對外宣稱無論從哪方面條件講,老爺我都最適合當皇帝,你們誰敢不服我
結果是宦官,皇后,世族真就沒人搭理他。
還沒當皇帝就這么狂,當了皇帝你不得起飛啊
于是,平日里你死我活的大家一商量,干脆就從河間王的后人中選一個吧。
誰讓河間王劉開是漢桓帝劉志的爺爺呢。
劉悝知道后直接不干了。
你乃公的你們腦子進屎了吧漢桓帝他親弟弟在這你們不選,扯我爺爺干嘛
問題是所有的勢力就是不約而同的去扯漢桓帝劉志的爺爺,至于劉悝本人
愛死不死
最后選來選去,經過各大勢力的幾輪博弈,彼此試探,解瀆亭候劉宏閃亮登場了。
劉宏被各方勢力看好位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歲數好,年輕力壯的,只有十二歲,你看劉志就太老了,三十六歲就死了,還不服管教,這回可得選個年富力強的,爭取干個十年二十年的多發揮發揮余熱。
二是家世好,他爹死的早,娘家人狗屁不是,當然要是父母雙亡就最完美了,可惜終究還是有那么點瑕疵。
三是級別好,村干部級別的解瀆亭候,天天都能跟亭長級別的人物交流國家大事,他爵位是不大,但這樣的人他底子干凈呀。
劉宏就這樣入朝了,十二歲的他孤身一人,剛開始時甚至連他親娘都不能跟來,因為宮中有個竇太后了,哪里還有再招個太后的道理
這就是漢靈帝剛登基時候的現狀,他幼小的心靈也因此受到了重創。
朝廷內外一堆大佬,朝廷內外他一件事都說了不算。
認命嗎
不認
朕可是皇帝
有鑒于此,劉宏打登基開始,主要的任務就是瘋狂的干一件事
朕要權
朕要權
朕要權
本皇帝要說了算
可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談何容易啊
雖然經過多年努力,劉宏確實多少掌握了一些權力,但和朝堂的各家勢力比,還是太小兒科了。
如果把政治斗爭比作多人斗地主,劉宏這位地主所擁有的牌面就是除了他自己這張大王,剩下的都是小三小四小五,還不是順,非得一個一個打,牌賊臭
至于對面的那幾家農民
世家公卿有小王有二,打不出去了就拿席卷天下的門生故吏們當炸彈炸你。
士族清流倒是沒炸,問題人家牌都是順子呀,八駿八廚八及什么的從來就沒斷過,輿論牌打的也很順手。
這也就是清流和世族也并非利益一體,他們有時候還會意見分歧不對付,時不時的內斗互相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