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大手一揮,挨個看賞。
而受賞之人當著三軍的面領賞,自然都面有光,對董卓的感激之情自然是無以言表。
一時間,場間的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并州各郡諸軍士氣奇高,諸人皆高聲叫嚷方伯威武恩厚。
董卓滿面歡愉,喜不自勝,深感滿意。
張飛低聲問劉儉道“兄長,按道理來說,并州這些軍尉,尚書臺應是擬令封賞過了,如今董使君又再封賞一遍,這錢又是從何來的”
劉儉很是平靜地道“自然是用他自家的財貨。”
“啊用他自家錢財,如此姓董的豈不是虧了他竟然這般散財”
“呵呵”
劉儉的笑聲多少有些不屑“似他這個位置的人物,看似豪氣干云,能散萬金之財,但終歸是不會虧自家本金的,他這些錢自有他的來路,當然不只是他,朝堂之歷來如此,為首的官員有什么花銷皆會往下攤派,一層壓著一層,最終真正受損失的,終不過是最下層的黔首黎庶而已,試問大漢天下,面有菜色者,又有幾個是在堂之官”
韓當聽到這的時候,眼中露出了幾許憤慨之情,望向董卓的眼色,也似乎是開始變的不善了。
畢竟,若是真正的計較起來,韓當是真正在底層待過的人。
劉儉口中所言的一層壓一層的痛苦,也只有韓當,是真真正正的切身處地感受過的。
那種無奈,那種辛酸,那種在夾縫中生存的苦楚,求生求死皆不得的悲愴,又豈是位者所能知曉體會的
韓當的牙關緊咬,手指攥拳,用力之大手掌中隱隱似乎都有些血跡。
除了劉儉和張飛三人外,匈奴使者那邊也在關注著董卓大饗將士們的行為。
面對此情此景,匈奴人的心情此刻也是五味陳雜。
雖然南匈奴多年來一直依附于大漢屯于美稷,但畢竟歸根結底是兩個不同的政權,且依附于大漢朝的期間,南匈奴多年來也有不少部落叛漢,最終也被鎮壓,他們的潛意識里一直還是希望能夠自主的,但可惜的是,著實沒有這個能耐。
如今的大漢朝破了鮮卑,一時間漢軍風頭無二,羌渠單于雖然派人來祝賀,但心中也不免多少有些嫉妒和苦澀。
董卓當著匈奴的面大賞諸人,也是無形中大漲漢軍威視,壓滅了異族氣焰。
單就這一點而言,董卓功勞不小。
諸郡司馬皆匯報完畢,各郡有功之士皆得賞賜,三軍氣勢高漲,大宴氣氛正高之時,隱隱的,突聽不遠處響起了一陣雜亂之聲,似乎是有人在爭吵,且聲音越來越大,那氣氛與眼前這股歡快的氣氛甚不協調。
受董卓大饗的諸將士們的紛紛扭過頭朝著聲源望去,并開始彼此的交頭接耳的攀談。
董卓的臉色有些陰霾,剛剛炒起來的氣氛突然被人打斷,令他非常不爽。
他沖著身后的隨侍使了一個眼色,讓他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隨后便見董卓高舉酒卮,對匈奴使者道“請滿飲”
匈奴使者似乎也被那聲音吸引了注意力,被董卓召喚后方才回過神,他急忙舉起酒卮,與董卓遙相敬酒示意。
董卓回過身,也向劉儉示意。
眾人將酒一飲而盡后,卻聽遠處一聲怒吼
緊接著便響起了鐵器相交的聲音,似乎是誰哪句話沒說對,引發了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