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一出生開始,他們就高高在上慣了,特別是袁基還是嫡長子,什么事都在他人之前,什么好事或是有面子的事,都要先可著他來。
他們內心中,從自幼就養成了一股猶如天生的傲氣,不允許有人比他們強,哪一方面都不行。
哪怕是與劉儉這種長于射箭的邊郡子弟一起,他也不允許自己輸其分毫,哪怕這個結果是劉儉讓給他的,是作假的,他也接受。
隨后,袁基命手下人架好火堆,割下鹿肉,洗凈穿插燒烤。
袁基還命人將攜帶的清釀取出,與劉儉一同分享。
一眾下人們在遠處燒烤鹿肉,袁基與劉儉在一旁的樹下休息,此時天氣已經轉寒,山中風大,一陣寒風吹打在身上,仿若可以吹刺入骨,讓人禁不住渾身打顫。
二人為了驅趕寒意,急忙各自仰頭喝了一口。
“好酒”袁基抬手擦了擦嘴,笑著轉頭看向劉儉“德然,這可是上好的中山佳釀滋味如何”
“不錯”劉儉很是自然的回答著。
“適才之事,多謝了”袁基突然小聲向他說道。
“咳、咳”
正仰頭喝酒的劉儉,聽了這話,一下子有些嗆到了,急忙低頭使勁地咳嗦了起來。
他略有些詫異地看向了袁基。
卻聽袁基低聲對他道“德然,非吾適才故意奪君獵物,只是唉,只是人在其位,有些事身不由己”
說著,他還歉意地向劉儉拱了拱手“袁某今日之舉,有失雅士之風,心中愧疚卻不得不為,不過你放心,今日事后,袁某一定會予君補償”
劉儉此時對這位袁家嫡長子倒是真有些好奇了。
按道理來說,依他們這些門閥二代人的性格,因為面子竊取了他人的成果,那竊取也就竊取了,也根本沒有什么抹不開的,多少年來,閥閱世家辦這樣的事情,還少么
看袁基適才竊鹿之時,一幅志得意滿,完全沒有任何負罪感,怎么畫面一轉,就突然又變成了一幅謙謙君子,知錯能改的樣子了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知恥而后勇
“君侯乃是袁氏嫡出,身份顯貴,家傳孟氏易為太學十四研經之一,天下學子無不向往之,袁兄的一舉一動皆牽扯士林,偶有一些出格的舉動,儉也是能夠理解的。”
袁基聞言,頗是無奈地長嘆口氣。
“多謝德然體諒,實不相瞞,我本非如此之人,昔日年少之時,志向也不在這雒陽官場之中。”
劉儉晃動著手中的酒囊,笑著問道“敢問君侯,少年之志為何”
袁基的臉上似露出了幾分對過去的向往。
“秋冬讀書,春夏射獵。為人有風流,注經卷以為師,育千百門徒,家中養幾十婢,皆善聲樂,擅鼓琴,好吹笛,器具所需,皆用之貴重,坐高堂,掛紅紗帳,前面教授門徒,帳后設置女樂,任性而為,不拘儒者之節也。”
劉儉聽著袁基的侃侃而談,心中不由感嘆還是有錢有權人家的孩子好,敢想敢做,敢于挑戰禮教制度。
這話若是換成出身普通的士子說了,必會被吹毛求疵,抨而擊之。
但若是在高階層士族首領的身上,這一切就順利成章了。
其實袁隗的老丈人馬融,平日里教學的時候,走的就是袁基思想中的這一套路子,平日所用之物盡皆奢靡,常常坐高堂,掛紅紗帳,前面教授門徒,帳后設置女樂。
估計袁基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這位小叔姥爺的影響,生出了對禮教的反叛之心,對自然和本性的追求。
彰顯自我,追逐個性每一個時代的官富二代,好像都是這方面的先驅者。
“袁兄若果真有追尋扶風伯之心,那今日的射獵之舉,可就多少違背本心了。”
袁基仰頭猛灌了一口酒,無奈道“唉那只是年少時的想法,可自打到了雒陽,物是人非,往昔種種如夢,早就是身陷其中,哪還能做那些少年之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