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地方州郡也就算了,劉儉不怕拿捏不住呂布這樣的人,但在雒陽,大佬林立步步是坎,危機隨時都會降臨,劉儉冒不起這個風險。
隨后,劉儉又在并州諸軍屯中仔細翻找,卻始終沒有找到那個他最想找到的名字。
張遼找不到。
隨后,他又在雁門郡的郡吏名錄中翻看,依舊是沒有找到。
最終,劉儉也只能放棄。
看來是沒有緣分。
此時的張遼,應該是年紀尚輕,未曾入仕本郡。
想想也是,自己如今只是十九歲,張飛尚還比自己小兩歲,劉備才剛滿二十二歲,關羽也不過是二十出頭。
似張遼這樣的人,年紀再大也大不過關羽吧。
當然,也有人在不足雙十的時候,因為家族的關系被當地郡署征辟,但這終歸還不是地方主流。
似自己和張飛這樣的少年時期便早早出頭的,終歸是屬于小概率事件。
沒有找到張遼,令劉儉的心中頗為沮喪,不過他也只能認了。
畢竟這大漢的郡國軍不是他家養的,他想找誰就能找到誰。
然后他又翻找了河東郡和兗州泰山本地的軍吏檔籍,似徐晃和于禁這樣的名字,也沒有出現。
真是可惜。
時間不是很充裕,眼瞅著大半日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劉儉不能再耽擱了,他開始只是大略的翻找,且不再認真地去看履歷,只是粗淺的看名字。
盧植看他這樣,很是無奈。
他這是瞎翻什么呢
哪有他這么選人的光看名字,不堪履歷
終于,又一個名字被劉儉找到了。
只是這個人并不是他的老鄉,同時也不是北方的邊郡中人。
而是南方象林營軍中的一名屯長,南陽人,姓黃名忠,現年三十六歲。
在大漢諸營之中,黎陽營、漁陽營、度遼營皆是為防備北方戰亂而設,而象林營則是設于南境,用于防備日南郡等地的叛亂,由于地處南境,象林營養五百騎兵五百皮甲,騎兵依舊是以北方六郡良家子居多,但皮甲之士,則多募荊楚,交趾,越地猛士以為替換。
而黃忠就是其中的一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